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跨企业培训中心在汽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19:49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屡创新高,催生了巨大的汽车后市场产业,引来了众多后市场的参与者。面对汽车后市场的不断扩张,企业自身培训能力弱、培训效果差是中国汽车后市场职工培训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如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培训需求,保障培训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深入学习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经验,立足校企政三者协同建设原则,建立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且符合中国特有国情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提出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方案,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培训需求问题。在中心培训项目开展上,采用项目管理为核心,构建培训项目管理模型,从项目启动、计划、执行与监控和评价进行内容阐述,并运用柯氏四级评估等方法,保障跨企业培训中心项目培训质量,扎实做好跨企业培训中心项目培训,提升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最后以W学院跨企业培训中心作为研究案例,建设期内缓解了区域内后市场汽车企业员工培训问题。W学院跨企培训中心运用项目管理手段,通过严格的流程管理,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体系,在保障中心培训质量的同时也为其他跨企业培训中心提供了借鉴。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跨企业培训中心在汽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研究


图1.?1?2012—2019年度我国汽车保有量??

管理意识,技术人才,发达国家,比例


调查中则显示:??(1)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及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30.?4%/43.?1%/26.?6%?(发达国家为?15%/50%/35%);??5〇?———————????^???40?—???????_?H.??20?■?g?_?—??纖?漏?"—:y?,—??_?""""".??诏级工?p高级工及以上丨:含技氮亳级技s;??S#牛囯?发达国冡??图1.2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人才比例??(2)管理意识淡保60%以上的汽车维修厂并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员工散漫、客户信息丢失等情况十分常见。??(3)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的比例为??38.?5%/51.?5%/10%?(发达国家为?20%/40%/40%);??(4)工人技术水平偏低。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日本为??40%,美国达到80%);且从抽样样本看,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8%其中年??龄在55岁以上者占37.?5%,且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5)人员流失明显。70%以上的企业存在人员流失的问题,尤其是优秀员??工极度不足,企业经常出现“缺兵少将”的状态。??(6)职工培训弱。占企业总量约79%从业人员总量约60%的三类维修企业,??其从业人员仅有25%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75%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尤其是??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不断升级,汽车技术己经进入了快速更迭时代,加之??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后市场培训更无从谈起。??(7)

汽车,互联网,市场,行业


?第1章引言???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人们习惯将汽车后市场分为以下7个大类,其所涉??及的具体行业见表1.?2.?3。??表1.?2.?3汽车后市场行业细分??序号?所属行业?主要项目??汽保行业?汽车保险、理赔等??2?汽车维修及汽车配件行业?汽车保养及维修??3?二手车及汽车租赁?政府租赁,企业租赁和个人租赁??4?汽车IT行业?人群画像、广告精准投放等??5?汽车金融行业?购车金融方案??6?汽车精品美容及改装行业?内、外养护及个性化提升???7?汽车文化及汽车运动行业?汽车文化节、产业园及各项赛事??随着汽车互联网的不断渗透,理论上来讲,以汽车为载体的销售和维修环节??形成了一个闭合市场,减少了部分人员的参与,但实际上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参与,??大大增加了用人的密集度,线上只是成交的一个手段,但线下业务却在不断地扩??张,互联网+企业的一个特有属性就是其复制能力相当强大,因此对口技术人员??的需求量陡增,图1.?2.?3是从互联网的角度看汽车市常??B#C1AS行认证鉴逭??ML?W?.?/?-H??…編戀^?.??'丨?'??图1.2.3互联网角度下的汽车市场??互联网+汽车囊括了汽车的方面方面,但无论线上业务如何扩张,其唯一的??落脚点还是在线下用户的体验,因此连锁经营模式在中国开始盛行,如淘汽云修、??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模式对县域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的启示[J]. 周晓刚,车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2]2019年汽车后市场年中盘点[J]. 张杰.  汽车与配件. 2019(14)
[3]企业大学培训方式的探索与创新[J]. 本刊编辑部,王吉平,解建宝,牛婷,王情,杨洁,谢静,李依凡,左红梅,朱春强,钱晓蓉,冯涛,李建兴,季斌.  中国电力教育. 2019(05)
[4]巴图鲁·曾万贵:从供应链数据看汽车后市场的变化与分化[J]. 张淑珍.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9(03)
[5]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困境及出路[J]. 王晓丽,王祖一.  现代商业. 2019(04)
[6]我国汽车服务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上海阑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J]. 邓昊,刘博.  劳动保障世界. 2019(02)
[7]广西汽车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及稳定策略探讨[J]. 蒋晶,毛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7)
[8]德国职业教育的第三元——跨企业培训中心[J]. 李俊,甄雅琪.  世界教育信息. 2018(05)
[9]职工培训品牌建设探索[J]. 杨宏.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7(09)
[10]浅析当前企业职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刘福生,李发辉.  科技风. 2015(23)

博士论文
[1]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D]. 吴晓天.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RH集团汽车培训学院构建方案设计[D]. 刘彤.山东大学 2018
[2]新形势下的国内汽车后市场模式研究[D]. 于淼.南昌大学 2018
[3]WL公司培训体系构建研究[D]. 苏芸.华侨大学 2018
[4]上汽培训中心数控培训系统设计与实现[D]. 沈佳惠.大连理工大学 2018
[5]STW汽车公司售后服务用户流失分析及其改进研究[D]. 陈涛.广西大学 2018
[6]A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案研究[D]. 翟丹丹.陕西师范大学 2018
[7]X培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规划[D]. 方孟.大连理工大学 2018
[8]X公司一线员工流失原因研究[D]. 蒋惠惠.西南交通大学 2017
[9]基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培训项目化管理实践研究[D]. 李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10]朝阳工校培训中心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D]. 苏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78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478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7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