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23:02
我国目前需要针对人口老龄化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构建一个良好的养老体系,使我国的老龄事业以及相关产业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重要意见。当前我国所构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随着老龄化形势的严峻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我国需要针对基数庞大的老年人群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将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给予适宜的解决方式,这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展开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针对徐州市铜山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将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指证,使徐州市铜山区的养老服务体系能够更加完善,给当地政府提供一个具有高可行性的养老服务体系模型,这对于实现国家所制定的战略养老规划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给当地政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当前,铜山区在养老服务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探索创新,在养老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挑战急需解决。当前,铜山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养老供给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居家养老服务明显薄弱、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医养融合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等问题。造成这些...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老年人发生紧急状况时,有无救急方法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8图3-3老年人精神、社交需求Figure3-3Spiritualandsocialneedsoftheelderly由图3-3数据分析得知,就养老年人精神、社交需求调查中,选择聊天谈心的人数最多占有比例为78.1%;选择社交交友人数次之占有比例为66.7%,选择关心问候的群体占有总数的55.7%;选择社会活动的人数占有比例为41.9%;选择读书看报的人数占有比例为34.6%。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更希望有人能够在身边一直陪伴,陪自己聊天唠嗑,且对自己的关爱多一点,尤其是上了年纪后,老年人没有忙碌的工作,更显得无所事事,精神空虚,需要有人能够给予精神慰藉。一些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先去的老年人表现的更为脆弱,内心渴望得到关注更为强烈,老年人希望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来降低空虚感。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应该注重老年人的这些需求,并针对性给予服务,以增强社会服务的口碑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年人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李霞.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4(06)
[2]日本养老经验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 张俊浦. 改革与战略. 2014(08)
[3]社会福利视野下的文化养老[J]. 方巍. 东岳论丛. 2014(08)
[4]英国社会养老服务建设与管理的经验与借鉴[J]. 王莉莉,吴子攀. 老龄科学研究. 2014(07)
[5]养老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建设研究[J]. 张仲兵,徐宪. 湖南社会科学. 2014(02)
[6]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郭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7]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 王莉莉,杨晓奇,董彭滔. 老龄科学研究. 2014(03)
[8]关于发展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J]. 王盛,白雨晨. 科学发展. 2014(03)
[9]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及实现途径[J]. 林闽钢. 人口与社会. 2014(01)
[10]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选择路径[J]. 柳仕奇. 普洱学院学报. 2014(01)
硕士论文
[1]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D]. 刘畅.山西财经大学 2012
[2]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D]. 杨雯雯.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33554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老年人发生紧急状况时,有无救急方法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8图3-3老年人精神、社交需求Figure3-3Spiritualandsocialneedsoftheelderly由图3-3数据分析得知,就养老年人精神、社交需求调查中,选择聊天谈心的人数最多占有比例为78.1%;选择社交交友人数次之占有比例为66.7%,选择关心问候的群体占有总数的55.7%;选择社会活动的人数占有比例为41.9%;选择读书看报的人数占有比例为34.6%。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更希望有人能够在身边一直陪伴,陪自己聊天唠嗑,且对自己的关爱多一点,尤其是上了年纪后,老年人没有忙碌的工作,更显得无所事事,精神空虚,需要有人能够给予精神慰藉。一些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先去的老年人表现的更为脆弱,内心渴望得到关注更为强烈,老年人希望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来降低空虚感。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应该注重老年人的这些需求,并针对性给予服务,以增强社会服务的口碑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年人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李霞.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4(06)
[2]日本养老经验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 张俊浦. 改革与战略. 2014(08)
[3]社会福利视野下的文化养老[J]. 方巍. 东岳论丛. 2014(08)
[4]英国社会养老服务建设与管理的经验与借鉴[J]. 王莉莉,吴子攀. 老龄科学研究. 2014(07)
[5]养老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建设研究[J]. 张仲兵,徐宪. 湖南社会科学. 2014(02)
[6]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郭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7]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 王莉莉,杨晓奇,董彭滔. 老龄科学研究. 2014(03)
[8]关于发展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J]. 王盛,白雨晨. 科学发展. 2014(03)
[9]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及实现途径[J]. 林闽钢. 人口与社会. 2014(01)
[10]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选择路径[J]. 柳仕奇. 普洱学院学报. 2014(01)
硕士论文
[1]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D]. 刘畅.山西财经大学 2012
[2]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D]. 杨雯雯.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33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53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