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06:46
我国竞技体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举国体制下兴起的“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虽然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忽视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暴露。随之兴起的“体教结合”模式被采用并推广,但部门之间的矛盾致使“体教结合”模式尚不完善。本文以浙江省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题调研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研究方法,了解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同时寻找一个适合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以体育系统为核心、教育系统为辅”的管理体系,坚持以“保持和提升、有保有压、大力发展三大球”的原则项目布局,但仍存在管理体制尚不完善,项目布局不均衡等问题。(2)在办学形式上,市级体校以三集中、县级体校以一集中为主,以体教合办的合作形式为主;以培养省级运动队队员和体育院校学生为主要培养方向,但是运动员就业或出路不明仍是教练员训练中的最大困境。(3)我省运动员生源质量总体较好,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运动员梯队构成不太均衡,部分体校招生仍较困难。(4...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浙江省竞技体育管理体系图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与分析20表4-3浙江省县级体校办学形式统计表一集中二集中三集中合计个数40261884占比47.6%30.9%21.5%100%从表4-3可以看出我省开展县级业余训练单位有84所。三集中的有18所,占21.5%;二集中的有26所,占30.9%;一集中的有40所,占47.6%;当前以一集中为主。纵观全省,在县级体校改革的政策指导下我省县级体校已取得明显的发展,按照我省89个县来计算,近90%的县都建设了至少一所业余体校,为我省后备人才储备力量。(二)办学合作形式的分析图4-2浙江省业余训练办学管理形式根据浙江省体育局数据库统计,由图4-2可以看出我省业余训练办学合作形式,主要有体育局办、教育办、体育教育合办以及社会办四种形式,属于体教合办占55.2%;属于体育局办占33.3%;属于教育局单独办占11.4%。由此可见,随着我省体育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之后,我省各级各类体校的办学合作形式以体教合办为主,尤其是区、县级体校,说明体教结合的程度越来越影响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效果。(三)培养目标定位的分析27.11%22.16%15.74%15.74%9.04%5.25%4.96%省级专业队运动员体育院校学生国家级专业运动员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学生推荐就业自谋职业职业俱乐部专业队员
影响教练员训练的因素统计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铃木计划”研究及其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J]. 姜熙. 中国体育科技. 2019(09)
[2]基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以浙江衢州为例[J]. 刘扶民,汪晖. 体育文化导刊. 2018(12)
[3]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李静.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4]温岭市普通中小学与业余运动学校实施“体教结合”运行模式的研究[J]. 陈文佳,章碧玉,孙国庆,林贤忠.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12)
[5]天津市河西区“体教结合”模式下青少年业余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J]. 王延斌.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10)
[6]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教体结合”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赵立霞,吴贻刚.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7]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 刘仁盛,庞立春. 中国体育科技. 2017(04)
[8]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迪[J]. 牛国胜.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9]对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运行现状的系统思考[J]. 何敬堂,张宏杰,陈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10]英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实现机制及启示[J]. 刘渝,陈筝,邹琳. 体育文化导刊. 2017(01)
硕士论文
[1]山西省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D]. 刘一凝.山西大学 2019
[2]黑龙江省乒乓球女子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嘉睿.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
[3]中国跳水项目后备人才的现状研究及展望[D]. 左鸿燕.山西大学 2019
[4]“体教结合”内涵的演进历程研究[D]. 王敬雯.大连理工大学 2019
[5]体教结合背景下青少年业余体校的现状透视和未来发展[D]. 翟智国.天津体育学院 2019
[6]湖南省体教结合培养女子篮球后备人才研究[D]. 廖刚.武汉体育学院 2018
[7]宁波市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D]. 李文静.宁波大学 2014
[8]湘西州业余体校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刘玄.吉首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03818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浙江省竞技体育管理体系图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与分析20表4-3浙江省县级体校办学形式统计表一集中二集中三集中合计个数40261884占比47.6%30.9%21.5%100%从表4-3可以看出我省开展县级业余训练单位有84所。三集中的有18所,占21.5%;二集中的有26所,占30.9%;一集中的有40所,占47.6%;当前以一集中为主。纵观全省,在县级体校改革的政策指导下我省县级体校已取得明显的发展,按照我省89个县来计算,近90%的县都建设了至少一所业余体校,为我省后备人才储备力量。(二)办学合作形式的分析图4-2浙江省业余训练办学管理形式根据浙江省体育局数据库统计,由图4-2可以看出我省业余训练办学合作形式,主要有体育局办、教育办、体育教育合办以及社会办四种形式,属于体教合办占55.2%;属于体育局办占33.3%;属于教育局单独办占11.4%。由此可见,随着我省体育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之后,我省各级各类体校的办学合作形式以体教合办为主,尤其是区、县级体校,说明体教结合的程度越来越影响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效果。(三)培养目标定位的分析27.11%22.16%15.74%15.74%9.04%5.25%4.96%省级专业队运动员体育院校学生国家级专业运动员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学生推荐就业自谋职业职业俱乐部专业队员
影响教练员训练的因素统计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铃木计划”研究及其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J]. 姜熙. 中国体育科技. 2019(09)
[2]基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以浙江衢州为例[J]. 刘扶民,汪晖. 体育文化导刊. 2018(12)
[3]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李静.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4]温岭市普通中小学与业余运动学校实施“体教结合”运行模式的研究[J]. 陈文佳,章碧玉,孙国庆,林贤忠.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12)
[5]天津市河西区“体教结合”模式下青少年业余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J]. 王延斌.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10)
[6]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教体结合”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赵立霞,吴贻刚.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7]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 刘仁盛,庞立春. 中国体育科技. 2017(04)
[8]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迪[J]. 牛国胜.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9]对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运行现状的系统思考[J]. 何敬堂,张宏杰,陈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10]英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实现机制及启示[J]. 刘渝,陈筝,邹琳. 体育文化导刊. 2017(01)
硕士论文
[1]山西省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D]. 刘一凝.山西大学 2019
[2]黑龙江省乒乓球女子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嘉睿.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
[3]中国跳水项目后备人才的现状研究及展望[D]. 左鸿燕.山西大学 2019
[4]“体教结合”内涵的演进历程研究[D]. 王敬雯.大连理工大学 2019
[5]体教结合背景下青少年业余体校的现状透视和未来发展[D]. 翟智国.天津体育学院 2019
[6]湖南省体教结合培养女子篮球后备人才研究[D]. 廖刚.武汉体育学院 2018
[7]宁波市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D]. 李文静.宁波大学 2014
[8]湘西州业余体校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刘玄.吉首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03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60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