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资源再配置的减贫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0 22:13
脱贫攻坚战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我国庄严承诺到2020年要消除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尽管我国目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但截至2018年仍有166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由于贫困农户在资金、技术上的限制,从事农业生产很难实现收入的增长,从而难以摆脱贫困的处境。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脱贫的途径之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三块地”改革是现阶段我国土地制度的重大创新,有效地解决了存在的诸多弊端,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加速非农化转移以及农地资源重新配置的趋势下,推进农村土地资源再配置以助力脱贫攻坚就成为了一项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农户土地资源再配置的减贫效应和选择行为的研究及其内在机理的探索,一方面拓展了土地资源配置和贫困减缓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也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提供了决策参考。基于此,本文紧扣农地资源再配置的减贫效应的研究主题,运用农户行为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以及贫困减缓理论,以大别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望江县为研究区域,采取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及计量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农地资源再配置与贫困减缓的内在机理,实证分析了农户土地资源再配...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安徽省望江县地理区位图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区域与样本概况25图3-2贫困户家庭人口情况图3-3贫困户户主年龄分布情况图3-4贫困户户主受教育情况从以上简单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城乡中国阶段,农一代已从上一时期的“离土出村”转变到了这一时期的“回村返农”(刘守英、王一鸽,2018),这也成为了本文关于贫困户非农就业、土地再配置以及贫困减缓的研究内容。关于样本数据更多的描述性统计会在下一章节予以详细叙述。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区域与样本概况25图3-2贫困户家庭人口情况图3-3贫困户户主年龄分布情况图3-4贫困户户主受教育情况从以上简单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城乡中国阶段,农一代已从上一时期的“离土出村”转变到了这一时期的“回村返农”(刘守英、王一鸽,2018),这也成为了本文关于贫困户非农就业、土地再配置以及贫困减缓的研究内容。关于样本数据更多的描述性统计会在下一章节予以详细叙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地转出:缓解还是加剧了农户的多维贫困?[J]. 蔡洁,夏显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12)
[2]差别化土地政策促进扶贫开发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 严芝清,杨子生,钟文. 理论月刊. 2019(04)
[3]土地扶贫的减贫效应及实现路径分析——基于土地资源“三位一体”属性视角[J]. 钟文,钟昌标,马超. 农村经济. 2018(11)
[4]中国40年大规模减贫:推动力量与制度基础[J]. 汪三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6)
[5]中国改革四十年的扶贫成就与未来的新挑战[J]. 张腾,蓝志勇,秦强. 公共管理学报. 2018(04)
[6]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J]. 刘守英,王一鸽. 管理世界. 2018(10)
[7]农地流转与农村减贫——基于湖南省贫困地区的检验[J]. 匡远配,周丽. 农业技术经济. 2018(07)
[8]农地流转真的能够减贫吗?[J]. 蔡洁,夏显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7)
[9]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及其逻辑分析——以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为视角[J]. 李敢,徐建牛. 社会发展研究. 2018(02)
[10]农地流转如何影响家庭化流动——理论探析与来自三类地区的经验证据[J]. 李龙,翟振武. 南方人口. 2018(01)
博士论文
[1]农村土地的治理模式与绩效分异研究[D]. 王荣宇.浙江大学 2019
[2]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 张恒义.浙江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19622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安徽省望江县地理区位图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区域与样本概况25图3-2贫困户家庭人口情况图3-3贫困户户主年龄分布情况图3-4贫困户户主受教育情况从以上简单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城乡中国阶段,农一代已从上一时期的“离土出村”转变到了这一时期的“回村返农”(刘守英、王一鸽,2018),这也成为了本文关于贫困户非农就业、土地再配置以及贫困减缓的研究内容。关于样本数据更多的描述性统计会在下一章节予以详细叙述。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区域与样本概况25图3-2贫困户家庭人口情况图3-3贫困户户主年龄分布情况图3-4贫困户户主受教育情况从以上简单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城乡中国阶段,农一代已从上一时期的“离土出村”转变到了这一时期的“回村返农”(刘守英、王一鸽,2018),这也成为了本文关于贫困户非农就业、土地再配置以及贫困减缓的研究内容。关于样本数据更多的描述性统计会在下一章节予以详细叙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地转出:缓解还是加剧了农户的多维贫困?[J]. 蔡洁,夏显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12)
[2]差别化土地政策促进扶贫开发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 严芝清,杨子生,钟文. 理论月刊. 2019(04)
[3]土地扶贫的减贫效应及实现路径分析——基于土地资源“三位一体”属性视角[J]. 钟文,钟昌标,马超. 农村经济. 2018(11)
[4]中国40年大规模减贫:推动力量与制度基础[J]. 汪三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6)
[5]中国改革四十年的扶贫成就与未来的新挑战[J]. 张腾,蓝志勇,秦强. 公共管理学报. 2018(04)
[6]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J]. 刘守英,王一鸽. 管理世界. 2018(10)
[7]农地流转与农村减贫——基于湖南省贫困地区的检验[J]. 匡远配,周丽. 农业技术经济. 2018(07)
[8]农地流转真的能够减贫吗?[J]. 蔡洁,夏显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7)
[9]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及其逻辑分析——以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为视角[J]. 李敢,徐建牛. 社会发展研究. 2018(02)
[10]农地流转如何影响家庭化流动——理论探析与来自三类地区的经验证据[J]. 李龙,翟振武. 南方人口. 2018(01)
博士论文
[1]农村土地的治理模式与绩效分异研究[D]. 王荣宇.浙江大学 2019
[2]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 张恒义.浙江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19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619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