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集成法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过程模型及框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综合集成法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过程模型及框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过程模型及框架 综合集成法 协同设计 复杂产品
【摘要】:建立过程模型及框架,将设计过程有效地表达出来,是协同设计的基础。论文针对复杂产品设计过程的特征,根据综合集成法,建立了一个以时间、粒度、并行度三维分布的多层次复杂产品协同设计过程模型。该过程模型在时间维强调多阶段综合,在并行度维强调多专业综合,在粒度维强调分解与综合的迭代。在该过程模型基础上,结合专家体系、知识体系、机器体系,提出基于综合集成法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过程框架。该框架中,机器体系依靠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给专家群体提供帮助,专家群体在机器体系提供的项目管理、群体研讨、协同决策、三维可视化等支持工具帮助下,实现人机结合、多专业结合、多阶段结合的协同设计过程,以提高复杂产品的协同设计效率。最后介绍了相关原型系统。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过程模型及框架 综合集成法 协同设计 复杂产品
【基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南京邮电大学引进人才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TP391.72
【正文快照】: 协同设计过程模型及框架是对设计项目和设计项目内部抽象事物本身及其间联系的具体描述[1]。过程建模的目的是提高对过程的认识和对过程的干预能力。从过程的输入即客户需求到过程的输出即设计解,通过中间设计活动的控制分析,达到过程优化管理的目的。将设计过程有效地表达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媛媛;;Solidworks:“创新”与“绿色”同行[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08年10期
2 张和明,熊光楞;Web的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08期
3 朱理;尹建伟;陈刚;董金祥;王冰冰;;基于多库的协同文档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年03期
4 钟佩思;刘梅;;基于虚拟样机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07期
5 周剑;朱耀琴;唐卫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任务调度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9年12期
6 胡蓉,胡如夫;机械产品虚拟样机协同开发技术[J];机床与液压;2003年02期
7 胡蓉,胡如夫;机械产品虚拟样机协同开发技术[J];机床与液压;2003年03期
8 唐树才;肖田元;赵银燕;;基于资源管理联邦的复杂产品协同开发平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年05期
9 徐路宁,张和明,张永康;复杂产品的多领域协同设计[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史元春,徐光佑;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昕;熊光楞;;基于自解释仿真的协同设计[A];二○○一年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何苗;常好丽;杨海成;;基于共享智力模型的复杂产品协同创新平台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七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许维胜;吴启迪;;基于黑板模型的并行工程系统体系结构[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4 秦晓东;孙世龙;;施工图设计中的协同设计浅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5 朱吉满;徐本柱;李忠泽;何宏林;;汽车线束工艺图纸协同设计平台模型研究[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王永滨;孟跃进;孟庆龙;;电器产品协同设计[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丁建完;陈立平;周凡利;徐生辉;;复杂产品多领域模型归约求解方法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邓雪原;王国俭;;现代集团CAD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推广[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伯虎;柴旭东;朱文海;熊光楞;王行仁;毛媛;王江云;刘杰;陈晓波;;复杂产品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与实践[A];二○○一年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杨林;张田文;柴旭东;;在复杂产品工程中对虚拟样机产品结构信息的集成[A];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申明;协同设计:国产CAD的超越之路[N];科技日报;2007年
2 高雪娟;协同设计的平台策略[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3 王易;实现CAD/CAE协同设计与管理[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4 陈光瑞;协同设计的应用展望[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梁江;基于CAD的协同设计平台[N];计算机世界;2006年
6 记者王桂兰;中国协同设计软件联盟正式发起[N];中国建材报;2009年
7 记者 赵陕雄;中国协同设计软件联盟成立[N];中国质量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方圆;国内首个协同设计软件联盟在京成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9 实习记者 李琢;中国协同设计软件联盟 在京正式发起[N];中国贸易报;2009年
10 李明;远舟公司承担的“863”课题通过阶段检查[N];中国船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面向飞机总体布置的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苏铁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付红桥;网络化协同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4 米小珍;复杂产品数字化开发系统分析与过程管理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李军鹏;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复杂产品模块规划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辛明军;面向协同设计系统的分布式群体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宛西原;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工作模式及过程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钱亚东;支持协同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2006年
9 谭武征;基于知识的概念创新设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罗丹;基于网络制造的企业应用协同工作环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琼;Multi-Agent通信与协作技术及其在复杂产品初步设计协同平台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海军;协同装配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刘旭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李林爱;基于MAS的协同设计任务分配机制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5 卢茂华;协同设计的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王甫新;客车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实施[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7 曹辉;特征造型协同设计中冲突检测和消解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殷毅;基于XML的协同设计中的异构产品信息集成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孔艳艳;面向协同设计的PLM项目管理[D];西华大学;2010年
10 陈静;支持协同设计的工程数据库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22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52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