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对理论标段协调差啮合的施工系统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集对理论标段协调差啮合的施工系统稳定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衔接标段 协调差啮合原理 集对分析 施工系统 稳定性 集对理论 工程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 转移规律 输出
【摘要】:多标段工程项目管理中,经常会遇到衔接标段的控制问题.上一标段的施工输出会直接影响下一标段的施工输入,当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协调差达不到啮合状态时,会导致整个施工系统的不稳定.考虑标段内及标段间的转移偏差,再应用标段协调差啮合原理,根据集对理论可计算各标段的协调差之间的联系角.最后,根据设定的三角稳定阈值,可判断施工系统的稳定性,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过程控制依据.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水电学院;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关键词】: 衔接标段 协调差啮合原理 集对分析 施工系统 稳定性 集对理论 工程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 转移规律 输出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资助项目(2003CB415202)
【分类号】:TU712
【正文快照】: 工程建设招标往往把一个工程项目划分为多个标段,施工过程中,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等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给下一个标段施工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项目管理是否能保持施工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涉及到对各个标段施工输入输出控制,这就是项目管理中的过程控制.文献[1,2]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利荣;;建设工程标段划分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7期
2 邵金花;刘贤赵;;基于集对分析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边馥苓;;基于GIS的供电台区经营综合评价[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年06期
2 王军;新型刹车电源系统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3 郑树清;马靖忠;关军;;多变量灰色模型在预测中的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冯永新,张嘉钟,夏松波,,黄文虎;设备故障基于图论的层次诊断模型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5 毕克新,王海燕;高校科研与学科建设协同系统结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燕广庆,杨建军,赵英俊;地空导弹武器退役的模糊聚类分析[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2年02期
7 沈雁,姚冠新;供应链物流管理中运输商综合评判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2年07期
8 孙延东,张庆波,阎永玲;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法的地空导弹武器退役模型[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陈伟,尹红,李绍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定量评估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1年01期
10 余德贵,周宏,柯建国;农业产业系统自组织模型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凤武;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系统及其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2 张小栓;水产品价格预测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陈宽民;城市交通系统理论分析与应用[D];长安大学;2003年
4 赵冲冲;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王衍臻;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6 王春芝;国际物流通道优选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陆凯;无人战斗机系统及其全寿命周期费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赵胜利;中国乳制品市场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张逸昕;黑龙江省经济结构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轩勇;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2 白应贤;高速公路项目管理要素分析及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3 吴以中;无锡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谭旭红;现代人才素质测评系统设计与实施[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5 陈俊智;露天矿生产剥采比的优化与控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6 袁玲;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交通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7 许玮珑;城市干道与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8 朱鸿;基于多层B/S架构的企业信息系统中Persistence层的设计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9 余德贵;复杂农业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分析及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10 卢向荣;青藏铁路运营维修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守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2期
2 赵克勤,宣爱理;集对论——一种新的不确定性理论方法与应用[J];系统工程;1996年01期
3 楼文高,刘遂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年02期
4 高彦春,刘昌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阈限分析[J];水利学报;1997年08期
5 门宝辉,梁川,刘庆华;基于属性识别方法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张利荣,王素梅;一级密封招标的最优报价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7 门宝辉,梁川;属性识别方法在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程度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年06期
8 贾嵘,薛惠锋,薛小杰,蒋晓辉;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年11期
本文编号:537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537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