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7-16 12:10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CO 地质储存 环境影响 防治措施


【摘要】:CO2地质储存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在CO2地质储存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断裂、地震、淡水含水层污染等地质灾害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本文系统阐述CO2地质储存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机制,并从风险评价、监测预警、应急补救等角度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对CO2地质储存技术的安全性评估及工程实施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关键词】CO 地质储存 环境影响 防治措施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22063)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087127)
【分类号】:P642
【正文快照】: CO2作为产生温室效应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及整个地球环境系统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兴起的CO2捕集与储存(CO2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手段。CCS的经济潜力大约在2200×108~22000×108t,2100年以前该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CO_2地质埋存渗漏风险及补救对策[J];地质论评;2008年03期

2 赵仁保;孙海涛;吴亚生;赵传峰;岳湘安;;二氧化碳埋存对地层岩石影响的室内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年04期

3 周强;丁瑞;刘增智;;煤层储存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11期

4 范基姣;贾小丰;张森琦;郭建强;金晓琳;刁玉杰;李旭峰;张徽;;CO_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初步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6期

5 曾荣树,孙枢,陈代钊,段振豪;减少二氧化碳向大气层的排放——二氧化碳地下储存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森琦;刁玉杰;程旭学;张晓娟;张杨;郑宝峰;赵学亮;;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逃逸通道及环境监测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6期

2 高程达;孙向阳;曹吉鑫;栾亚宁;郝虎东;李泽江;唐青云;;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原位测定方法及装置[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刘娜;刘立;杨会东;杨天红;于淼;;松辽盆地南部片钠铝石形成与碎屑长石的成因联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郭建强;张森琦;刁玉杰;李旭峰;张徽;范基姣;;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技术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赵轩;何顺利;;我国CO_2埋存及提高采收率SWOT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刁玉杰;张森琦;郭建强;李旭峰;张徽;;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2011年03期

7 张森琦;郭建强;刁玉杰;张徽;贾小丰;张杨;;规模化深部咸水含水层CO_2地质储存选址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2011年06期

8 王众;张哨楠;匡建超;;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趋势[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5期

9 胡丽莎;常春;于青春;;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地下咸水CO_2溶解能力[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CO_2的地质埋存与资源化利用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荣树;田兴有;徐文东;王舒;金超;;华北平原CO_2地下埋存潜力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CO_2的地质埋存与资源化利用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3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CO_2地质埋存渗漏风险及补救对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4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郭凯;李元平;;CO_2地下埋存分布状况及环境影响的监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5 崔振东;刘大安;曾荣树;周苗;;二氧化碳在砂岩透镜体中充注封存的盖层岩石抗断裂性能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6 刘洪来;;全球气候变化与CO_2减排[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高明;陈明明;杨忠华;李轩科;;利用微藻技术减排CO_2的研究进展[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小舟;马瑶;李红中;;关于CO_2地质封存场址选择的探讨[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水平;膜吸收和化学吸收分离CO_2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娜;砂岩对CO_2的矿物捕获能力[D];吉林大学;2011年

3 武志德;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万玉玉;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中CO_2的迁移转化特征[D];吉林大学;2012年

5 许岩;海拉尔盆地火山碎屑岩、含片钠铝石砂岩与普通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高玉巧;岩浆成因CO_2气藏中储集砂岩的热对流成岩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7 白冰;CO_2煤层封存流动—力学理论及场地力学稳定性数值模拟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8 高程达;温带干旱地区近地层CO_2浓度和土壤CO_2通量[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杨会东;松南无机成因CO_2与常规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周来;深部煤层处置CO_2多物理耦合过程的实验与模拟[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兰兰;多孔介质内多相流动的核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谢爽;利用污水污泥和高浓度二氧化碳培养海洋微藻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侃;塔里木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新平;CO_2盐水层埋存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高晓庆;Ni-Mn/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CO_2甲烷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刘群;巴彦塔拉构造带CO_2注入对储集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7 汪成辞;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火山碎屑岩成岩作用及CO_2注入对储层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8 朱志R,

本文编号:548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548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