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浅析“以工代赈”项目的经济学原理——以联合国WFP援华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28 12:07

  本文关键词:浅析“以工代赈”项目的经济学原理——以联合国WFP援华项目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以工代赈 WFP 项目管理 扶贫开发


【摘要】:用舒尔茨的以人力资本投入打破传统小农均衡的观点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以工代赈”项目的经济学原理;并以联合国W FP援助宁夏和青海的“以工代赈”农村综合开发项目为例,剖析了“以工代赈”项目扶贫开发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外部资源投入是打破贫困地区低水平均衡的条件,W FP“以工代赈”项目的制度设计、对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以工代赈”项目扶贫开发的机理所在。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以工代赈 WFP 项目管理 扶贫开发
【基金】:农业部国际合作司2005年资助研究项目(2005001)
【分类号】:F323.8
【正文快照】: 一、引言扶贫是全人类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共同任务。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农民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是促进社会均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以工代赈”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项目区农民缺粮和贫困问题最直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晖,刘芳,柴军,赵明亮;扶贫模式的作用机理与评析—以新疆以工代赈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年06期

2 周毅;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反贫困[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秀玲,韦小鸿,彭宏祥;发挥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1年06期

2 成升魁,许毓英;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J];资源科学;1994年03期

3 尹君琳;;新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曹玉华;论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1期

5 卢黎霞;“三农”问题的根本突破口: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兼论应对“入世”对中国农业的挑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8期

6 周立群,曹利群;依靠组织创新推动农业技术进步[J];学习与探索;2001年04期

7 张思锋,高布权;关于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实现途径的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俞文华;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退耕还林还草与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02期

9 苏杨;马宙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10 苏杨;;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障碍分析及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6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军;陶忠元;;关于农村组织研究的一个理论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贾显维;程静;;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及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3 顾振楠;龙绍碧;;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吴炜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现代化——关于现代农业的内涵和模式的探讨[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5 甘宜沅;陈禄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效益[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6 刘刚;;生产方式变革中的逻辑关系——不同分析框架的比较和新框架的提出[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张巍;;政府主导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见影;王哲;;新疆贫困区域劳动力资源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9 韩晓辉;宋元梁;;用科学发展观探究“三农”问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10 汤尚颖;李泽红;;论建立消费型农副产品供给机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中原;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李军民;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高元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万振凡;革命、改良与“弹性结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吕洪波;中国财政农业支出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6 张锦洪;我国农地的市地转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任晓东;基于财政职能视角的“三农”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雷红;农地使用权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张远军;中国农村走向繁荣的财政金融选择[D];辽宁大学;2007年

10 孙艳华;江苏省肉鸡行业垂直协作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灵仙;教育培训对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刘绍文;我国农产品物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劲飞;延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D];延安大学;2007年

4 何一波;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分析和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余;中国农民分层的经济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邹擘;湖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7 王青;我国农业和谐发展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机制的制度创新[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刘茂;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政策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单鹏举;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震达;中国的脆弱生态带与土地荒漠化[J];中国沙漠;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红黑;张天玉;;南阳地区“以工代赈”修建公路千余公里[J];交通企业管理;1988年03期

2 丁泽民;;努力加快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步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89年06期

3 ;国家从1990年至1992年,再提供15亿元工业品,以工代赈继续扶贫,修建基础设施[J];宏观经济研究;1990年S5期

4 朱玲;;公共工程对乡村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服务的影响——关于80年代以工代赈政策实施情况的典型调查[J];经济研究;1990年10期

5 张俊禄;;会议记录不应出错[J];秘书之友;1990年06期

6 唐晓川;工业品以工代赈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J];西南金融;1991年06期

7 严克强;认真做好粮食以工代赈工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和脱贫致富做出新贡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1年08期

8 侯捷;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全国以工代赈计划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1年01期

9 谭举先;;以工代赈——兴修人畜饮水工程[J];中国民族;1991年05期

10 ;国家六部委联合通知 要求从七个方面做好以工代赈扶持贫困农场工作[J];中国农垦;1991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与举措[N];中国交通报;2000年

2 焦国栋 廖富洲;世纪之初扶贫攻坚的着力点选择[N];光明日报;2000年

3 山西五台县委 杜云贵;扶贫新路:以工代赈[N];人民日报;2000年

4 本报评论员;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N];人民日报;2000年

5 陈炯 本报记者 石小宏;松潘告别贫困[N];四川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王雪飞 本报通讯员 雷华;龙陵县念活山字经[N];云南日报;2000年

7 吴国宝(中国社科院农发所);下步农村扶贫的战略举措[N];经济参考报;2001年

8 新华社记者 熊金超 本报记者 罗盘;武汉3万居民告别水患[N];人民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吴兴华;永葆共产党员本色[N];人民日报;2001年

10 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高级经济师 漆先望;扩大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N];四川日报;2001年



本文编号:583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583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9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