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16:29

  本文关键词: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 瑞利模型 正交缺陷分类法 缺陷预测 缺陷预防


【摘要】:随着软件功能的急剧扩大,软件的规模和复杂度也随之迅速增加,这就对软件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挑战。而事实上,软件开发项目因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约束,很难保证在软件发布前,把所有影响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潜藏缺陷都解决掉。所以软件开发项目经理需要一种工具来预测、管理、控制和提高软件可靠性,以帮助其在软件开发项目投入和交付质量这一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因此,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现有的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瑞利模型)与软件缺陷预防方法(缺陷正交分类法)相结合,构建了一种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中。结合X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实践,一方面通过对M项目的可靠性控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建立了一种基于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的软件研发流程和项目管理方法,可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实时和有效地控制。本文旨在为提高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和可靠性,建立了一套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使其与企业的软件研发和项目管理流程相融合,为软件开发项目的项目计划、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编码与测试等各环节提供帮助和实施监控,降低了软件缺陷数量和项目成本,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 瑞利模型 正交缺陷分类法 缺陷预测 缺陷预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11.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软件可靠性预测技术现状11-12
  • 1.2.2 缺陷预防技术现状12-13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5
  • 1.3.1 研究目的13
  • 1.3.2 本文研究内容13-14
  • 1.3.3 研究技术路线14-15
  • 第2章 软件可靠性控制的理论基础15-23
  • 2.1 软件可靠性的基本概念15
  • 2.2 软件失效机理15-17
  • 2.2.1 软件失效16
  • 2.2.2 软件错误16
  • 2.2.3 软件缺陷16
  • 2.2.4 软件故障16-17
  • 2.3 软件可靠性控制的基本原理17
  • 2.4 软件缺陷预测方法17-20
  • 2.4.1 瑞利模型的基本形式17-19
  • 2.4.2 瑞利模型的基本假设19-20
  • 2.5 软件缺陷预防方法20-22
  • 2.5.1 软件正交缺陷分类法的原理20-21
  • 2.5.2 软件正交缺陷分类法的作用21-22
  • 2.5.3 软件缺陷正交分类法的适用范围22
  • 2.6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的建立23-34
  • 3.1 软件可靠性控制策略23-24
  • 3.2 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的建立24-30
  • 3.2.1 历史缺陷数据预处理25
  • 3.2.2 瑞利统计分析25-26
  • 3.2.3 正交缺陷分类法分析26-28
  • 3.2.4 正交瑞利修正缺陷预测模型28-30
  • 3.3 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与可靠性控制30-33
  • 3.3.1 可靠性控制区域30-31
  • 3.3.2 可靠性控制措施31-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的应用34-47
  • 4.1 应用实例背景介绍34-36
  • 4.1.1 X公司概况34
  • 4.1.2 M软件开发项目概况34-36
  • 4.2 M项目可靠性预测模型的建立36-42
  • 4.2.1 历史缺陷数据预处理36
  • 4.2.2 瑞利统计分析36-38
  • 4.2.3 正交缺陷分类法分析38-40
  • 4.2.3.1 项目总结和改进措施38-39
  • 4.2.3.2 正交修正系数39-40
  • 4.2.4 正交瑞利修正缺陷预测模型40-42
  • 4.3 M项目的可靠性控制42-45
  • 4.3.1 M项目可靠性异常的判定准则42-43
  • 4.3.2 M项目可靠性异常的控制措施43-45
  • 4.3.3 M项目可靠性控制的效果分析45
  • 4.4 本章小结45-47
  • 第5章 基于软件可靠性控制的软件研发流程47-51
  • 5.1 X公司原有的软件研发流程47-48
  • 5.2 基于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的软件研发流程48-49
  • 5.3 软件研发流程改进效果评估49-50
  • 5.4 本章小结50-51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1-52
  • 6.1 论文的研究工作总结51
  • 6.2 研究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附件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康;软件可靠性及其模型[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陆民燕;软件可靠性参数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吴晗平;软件可靠性考核试验方法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1年01期

4 王纬;软件工程与软件可靠性——第六讲 软件可靠性工程实施中的几个技术问题[J];质量与可靠性;2001年06期

5 叶彩虹;软件可靠性的理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陈光宇,黄锡滋;软件可靠性学科发展现状及展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3期

7 王铁江,郦萌;软件可靠性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20期

8 韩成宇,周力,侯朝桢;基于复杂因子的软件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王春生;军用软件可靠性评估模型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3年06期

10 刘云,赵玮;软件可靠性研究与进展[J];微机发展;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新颖;;浅谈软件可靠性对气象业务保障的影响[A];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开发应用论文集(二)[C];2006年

2 王秋芳;;浅谈如何提高车辆软件可靠性[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第七届(2006)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秋英;李海峰;陆民燕;;基于环境因素的软件可靠性定性评价技术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鲍国民;郑成文;韩柯;;软件可靠性J—M模型的改进研究[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施银盾;朱经纷;徐拾义;;软件可靠性综合模型的量化分析[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韩颖;贾辉然;杜静;;航天软件可靠性的发展[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齐俊臣;刘海敏;李祥臣;;武器系统软件可靠性工作分析与建议[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8 林雯;赵辉煌;赵晏;;制造业工厂设备软件可靠性探讨[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9 肖平;许凤璋;高金钟;;软件可靠性灰色预测模型的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10 宁云晖;侯海梅;;软件可靠性测试方法研究[A];2010第十五届可靠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柯江宁 编译 南京政治学院;美“大码”项目提高国防软件可靠性[N];科技日报;2014年

2 ;技术亮点[N];网络世界;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策;不完美排错下NHPP类软件可靠性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杨志鸿;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分析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楠;基于排队论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樊林波;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的相互关系及其转换规律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5 胡仁胜;软件可靠性和软件最优发布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6 王强;构件软件可靠性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赵靖;考虑测试与运行差别的NHPP类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刘逻;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9 舒燕君;故障检测与修正过程的NHPP类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王晓华;敏捷开发环境下软件可靠性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森;软件可靠性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徐轶;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3 杨雪;非齐次泊松过程类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滕云龙;软件可靠性与费用模型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晓妮;军用软件可靠性保证和度量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邹峥;基于随机Petri网的软件可靠性分析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忠华;基于多评价准则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选择[D];新疆大学;2005年

8 尚冬娟;基于测试的软件可靠性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杨凌燕;软件可靠性技术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孙立欧;软件可靠性和相关费用模型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01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701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