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产品系统研发项目知识转移有效性评价模型及仿真分析
本文关键词:复杂产品系统研发项目知识转移有效性评价模型及仿真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 知识转移 净收益 项目管理 隐性知识
【摘要】:复杂产品本身是一个知识的集合,其研发过程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有效的知识管理是提高项目团队复杂产品研发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从项目团队层面出发,研究了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研发中项目团队间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准则。同时,在已有的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从净收益的角度提出了项目团队间知识转移有效性评价模型,从而对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研发过程中项目团队间知识转移的有效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就如何提高知识转移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应建议。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 知识转移 净收益 项目管理 隐性知识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R201201)
【分类号】:F273.1;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复杂产品系统跨行业、跨领域知识的集合性及知识含量高、单件小批量订制等特性,决定其研发主要采用项目化的组织结构及多项目组协同的模块化开发方式。同时,基于多项目组协同的开发方式也是实现各种资源高效组合的途径之一。Hobday[1]、甘恩和索特尔、米勒[2-3]及国内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兵;岳亮;廖貅武;;组织通过外部学习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2 张喜征;刘祚艾;刘捷;;项目开发中多个参与主体间知识转移机制及仿真分析[J];情报杂志;2007年11期
3 卢新元;袁园;王伟军;;基于博弈论的组织内部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激励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09年07期
4 陈迪;;组织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的社会网络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唐炎华;石金涛;;我国知识型员工知识转移的动机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6 黄海燕;秦红霞;;企业成员知识转移的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2期
7 吕莉媛;;图书馆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建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24期
8 张雄林;和金生;熊德勇;;项目管理中的“知识发酵”[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张同健;胡亚会;;知识转移模型与委托——代理模型的拟合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02期
10 王u&;;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医药企业新药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君;;基于约束集理论(TOC)的多项目顺序安排[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蔡世洪;;基于数学分析的项目管理建设[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华;徐绪松;;项目经理选拔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星梅;乞建勋;苏志雄;王晶;;广义关键路线法的初步探索[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贾海红;苏志雄;李星梅;;工序机动时间的传递性和稳定性分析[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丹平;王建青;杨志明;;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估层次分析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翔;魏汉英;;工程项目中单工序对其他工序的数量敏感性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8 岳志强;张强;;基于熵权的项目管理招投标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杨湘浩;刘云;;基于人才流动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雪;张庆普;;基于可拓方法的合作创新知识转移主体的风险分析与评价[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一沙;需求工程的知识转移模型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韩景丰;供应链知识共享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风险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肖小勇;基于企业网络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李星梅;时间-费用权衡问题中超大型网络化简的理论与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5 游静;面向多主体信息系统集成的知识扩散路径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林正龙;项目投资定价与择时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周迎;基于Partnering的项目管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于同洋;网络环境下信息扩散的多智能体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秦青;时间偏好的动态不一致下的信息控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徐海宁;动态知识管理能力模型及其效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乙斌;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D];西华大学;2011年
2 崔波;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内部知识转移效果评价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立国;网络观点下跨国公司子公司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丽娜;特许人对特许加盟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5 李欣;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评估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6 彭若愚;工程项目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D];天津大学;2005年
7 沈立平;工程建设企业项目后评价学习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高永刚;面向项目的知识共享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魏仕杰;基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知识管理策略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谢祥文;动态联盟项目的集成化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12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71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