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高职“国培项目”质量控制的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促进高职“国培项目”质量控制的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等职业教育 国培教师 培训质量 控制 信息技术
【摘要】: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诸多变量中,教师因素的相关程度最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教师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本文将以信息技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简称"国培项目")质量保障的实践为例,探索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水平、保障培训质量的具体做法。
【作者单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国培教师 培训质量 控制 信息技术
【分类号】:G719;G434
【正文快照】: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是对高职院校在职教师进行知识技能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的一种在职培训,是促进在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任务是使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育教师的持续创造能力,促进学校的创新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二庆;王秀红;;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国培计划”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2 余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3 苏姗姗;董小平;;“国培计划”项目质量评估模式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3期
4 管媛辉;于勇;;“国培计划”体系结构各要素间内外相互关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年32期
2 杨颖;;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主体构成与研究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3 余新;;从欧美培训师研究看我国教师培训师专业能力建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鱼小强;任少俭;朱小强;;陕西省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实施管窥——以商洛学院2012年初中数学学科教师培训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年06期
5 余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师教育论坛;2013年09期
6 苏筱;;“国培计划”的发展现状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03期
7 张慧春;;有效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以音乐骨干教师培训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8 毕红棋;;“国培计划”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9 张慧春;;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怀化学院“国培计划”项目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井祥贵;;论我国教师培训价值定位的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娜;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质量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张芸;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娜娜;江西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国培计划”实施状况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年
4 彭远秋;依托“国培计划”对中小学特色课间操推广模式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5 王梦霞;四川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的实施调查与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6 方彬;“国培计划”参训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纯武;论新课程与中小学教师培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2 蒋新红;;需求导向:农村教师个性化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3 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4 张慧春;李升兴;补爱军;;“国培计划”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研究——以我校的国家级音乐骨干教师培训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5 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以“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培训管理者研修班为例[J];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6 常宝宁;;教师培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4期
7 崔锐;;试论“国培计划”实施中的创新、不足与改进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叶丽新;;解析教师培训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国培计划”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实施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7期
9 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赢在课堂”远程培训项目(2010)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年08期
10 韩素兰;王贞茹;;责任重于泰山——对2010年“国培计划”推荐参训教师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胜泉 ,马宁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J];语文建设;2002年11期
2 宗明魁,任向民,谷汇川;信息技术在新世纪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3 王弋;;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教室的安全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2年09期
4 邓云;谈浅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广西教育;2003年26期
5 石德芝 ,韩慧;再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山东教育;2003年Z4期
6 华丕长;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7 刘南艳;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改革[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张剑平,李慧桂;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彭习梅;应用信息技术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互动电教平台”成为解决“电灌”问题有效手段[J];广东教育;2005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黄建明;陈敬;;构建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舞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3 谢玉林;;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环境和教师地位[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国安;刘兴淼;宁帆;;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虚拟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教师信息技术“三位一体教学”研究》工作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7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浩;;闪耀科技之光,跃动人性追求——浅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对教学的意义和要求[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东梅;;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廷萍;周翔;;论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广智;让信息技术惠及下一代[N];黄南报;2009年
2 熊建 任成琦;信息技术:助推中西部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康雅楠;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N];长治日报;2010年
4 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阳市教育局局长 李秉中;用信息技术为家长学生“减负”[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信息技术》中的课程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曹全利;信息技术与信息学奥林匹克教学思考[N];莱芜日报;2010年
7 曹东;信息技术带中国教育跨越式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记者 张林月;今年我市招60名特岗教师[N];鹤壁日报;2011年
9 电子工业出版社基础教育教材事业部 刘向永;打造信息技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10 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马珊;浅谈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模式的改革[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国林;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中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效能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崔晓慧;信息技术环境下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孔鲲鹏;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红霞;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概念图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元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现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红明;克什克腾旗教师进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调查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玉新;基于知识管理的网上协作学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娅;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晓凤;信息技术与法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郑建秋;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40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740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