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样地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分析和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本文关键词:标准样地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分析和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科学合理地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促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标准样地概念引入到基于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成果体系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分析和评价中,分析了标准样地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标准样地的土地综合整治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到广西的右江河谷区,探讨其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各环节的分析与评价中应用方法。结果表明,标准样地可以有效的建立土地综合整治中耕地质量控制标准和整理后耕地质量的评价,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管理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广西国土测绘院;
【关键词】: 标准样地 土地综合整治 评价 探讨
【分类号】:F301.2
【正文快照】: 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对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和改造,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尹秋月;何燕珠;;农用地标准样地设置研究——以桂中溶蚀平原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2 高明秀;李占军;赵庚星;;面向土地整理的项目尺度耕地质量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3 陈丽,师学义,薄江宏;山西省潞城市耕地整理潜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4期
4 王加恩;蔡子华;胡艳华;沈晓春;来红;徐锡虎;康占军;;基于土壤生态环境的县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划——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年06期
5 郭力娜;张凤荣;马仁会;徐东瑞;郑红斌;;基于标准样地的国家级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点设置方法探讨——以冀豫鄂三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倩;刘学录;;基于熵权法的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邱杰;刘琳;郭义强;余莉;;我国土地整治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3 李妮;;省级农用地汇总中的等级平衡方法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4 张贞;高金权;简广宁;魏朝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质量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5 管栩;金晓斌;潘倩;周寅康;;基于县域尺度的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空间差异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20期
6 马惠燕;李纪堂;马惠波;;谈谈长治市土地整理与土肥技术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21期
7 王建英;李江风;邹利林;;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布局[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1期
8 段正松;尹秋月;何毅峰;;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预警机制初探——以广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14期
9 钱凤魁;王秋兵;边振兴;董秀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理论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耿杰;矿区复垦土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梁竞;都安县岩溶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正;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与效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永慧;吉林省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陈倩;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胡晓涛;突变性因素引起的耕地等别质量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张丹丹;基于LESA的黔江区金溪镇基本农田划定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杨召;干旱区农村土地整理产能潜能测算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8 欧阳广交;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9 郭京京;生态约束下的山区基本农田划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旭东,邱扬,连纲,刘康;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2 王军;;土地质量发展趋势对我国土地整理研究的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6期
3 刘灵伟;孔祥斌;姚兰;刘怡;林晶;;国外经验对建立我国国家级标准样地质量监测体系的启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6期
4 王加恩;康占军;潘卫丰;任荣富;胡艳华;来红;;浙北嘉善县1990-2008年土壤重金属元素及酸碱度变化和趋势预测[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1期
5 马生明,朱立新,王之峰;城镇区土壤中Hg环境地球化学异常查证及评价新思路[J];地质与勘探;2004年03期
6 康占军;王加恩;;浙北稻作区县域农田肥力综合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7 牛海鹏;;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刘燕;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若干问题初探[J];经济地理;1994年04期
9 金晓斌;何立恒;王慎敏;周寅康;;基于农用地分等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高敏华,黄昭权,都伟新;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建立及方法应用[J];资源.产业;2005年05期
2 张超,高敏华,黄昭权;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建立及方法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5年05期
3 朱作文;;我国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3期
4 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及其验证[J];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04期
5 张鸣;王震洪;;浙江省富阳市胥口镇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Z1期
6 单士睿;朱瑞祥;;改进的AHP法在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2006年02期
7 覃事娅;尹惠斌;徐朋;;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东国土资源;2007年02期
8 王晔立;;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甘肃农业;2007年07期
9 王宁;陈艺阳;张光生;周青;;生态系统健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1期
10 文森;邱道持;杨庆媛;王春霞;鲁春阳;;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特力根白乙;;中国水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途径研究[A];2009’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昆;;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梁文静;杨正勇;;淡水养殖业循环经济:基于上海青浦的实证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4 李骅;曹放;尹文庆;;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评价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5 王勇;;基于指标体系的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估研究[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姚冬萍;;洞庭湖地区基塘农业发展模式可行性评价设想[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艺琴;陈晓艳;;GIS技术在吉林省农用地省级汇总中的应用[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8 孙平;古春;何海清;;借鉴北威州土地整理理念推进成都市土地综合整治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杜富殿;马利;曾乙洪;;海南省农用地标准样地设置[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曹爽;;成都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评价[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蒋文龙 朱颖慧;浙江出台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指标[N];农民日报;2003年
2 曲阜师范大学 李翔 浙江大学 靳相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的设置[N];光明日报;2010年
3 省农林厅作栽站;高效种粮的评价指标[N];江苏科技报;2006年
4 通讯员 罗卫宏 朱其太 黄国兵 记者 贺耀堂;我市农业利用外资创新高[N];连云港日报;2006年
5 吴昊邋汤吉超 汤鹏;市郊造林13万亩 城区增绿310万m~(2)[N];长江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杨永芹 实习生 谭又天;我市农民离小康又近了一步[N];重庆日报;2006年
7 李海涛;努力形成全面小康建设有效机制[N];农民日报;2006年
8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供稿;科学监测评价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记者 郭智生 通讯员 宋健;我市农村全面小康水平全省第一[N];威海日报;2006年
10 刘铮;陈化粮不得流入口粮市场[N];西部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秀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动态评价与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刘东生;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张琳;我国饲料企业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张晓海;山东省矿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曹建如;旱作农业技术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薛庆林;我国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与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潘珍妮;国家商品粮种植田地规划设计管理[D];天津大学;2012年
9 王瑷玲;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及其项目后评价研究与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崔海兴;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媛婧;基于EVA的林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2 王永慧;吉林省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张利军;我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4 姜冰;黑龙江省畜产品竞争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5 王鹏;重庆市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杜林盛;林业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7 陈志军;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宋晓丽;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9 伦丽珍;林业现代化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10 李金花;延边州新农村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7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93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