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移动互联网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移动互联网传播及其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4年
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移动互联网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左璐
【摘要】:媒介环境学派主张每一种媒介所呈现的现象都隐含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新型编织机制,原有的时空阻隔、自然限制、社会格局、个体角色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消解。当前,媒介技术的发展把我们推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构建了新的移动互联网媒介环境,原有的时空阻隔、自然限制、社会格局、个体角色的解构与建构也成为必然。 移动互联网传播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多感官同时卷入的感知环境、内容更加多元、编码过程更加便捷的符号环境、以及与社会其他元素互为影响的社会环境。 移动互联网构建的这一媒介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媒介及整个社会。在个体层面,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的特性使人们理性思考能力日趋减弱;人们被图片、视频等媒介幻象包围,因而对现实与虚拟的分辨更加模糊;移动互联网一方面消解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感和空间感,另一方面却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社会隔离;人们面对爆炸式的信息却面临着知识的匮乏。在媒介层面,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但是传统媒体的日渐式微并不代表传统媒体的消亡,而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中互相渗透,共同发展。在社会层面,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形成了相当影响: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民众反映民意、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渠道,影响着政治传播格局;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增加了新的经济市场,对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带来了变革;最后,移动互联网催生出了新的文化业态及文化消费形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为此,根据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构建的媒介环境的多重影响下,如何寻求媒介、社会、人三者之间新的传播平衡显得尤为重要。提出移动互联网新的媒介环境平衡的客观要求和解决路径,成为本论文落脚点,也是本研究的应用价值所在。我们必须意识到媒介环境平衡的重要性,平衡的媒介环境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思考与分析提出了媒介环境平衡的要求及实现路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晏捷;;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东南传播;2010年03期
2 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2009年10期
3 王红梅;;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浅析[J];电信科学;2011年S1期
4 金丹元;李淼;;对后技术时代电影艺术“泛美学”化趋向之反思[J];电影艺术;2010年06期
5 冯广艺;;论话语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何道宽;;媒介环境学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7年01期
7 郭镇之;关于麦克卢汉的思想──与埃里克麦克卢汉博士的一次访谈[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卢赫;;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09年07期
9 何晨;;互联网、社会隔离与自我构念——基于媒介环境学的一点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毫;;“情感真人秀”类型电视栏目的兴起及发展进路[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陈文忠;;文学是人学,文论即人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周露露;;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新闻实践活动中的异化现象及扬弃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4 董素青;;电视——一只代罪的狐狸[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5 刘丹丹;;真实与细节——《读库》的审美趣味与人文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6 郭鋆;;网络审美文化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7 臧永亮;尹淑媛;;作为娱乐的电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8 李杏华;;中国的设计之路任重而道远——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李奇;;探析我国电视婚恋类节目的发展现状——以“非诚勿扰”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李方;;论读图时代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4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5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宋奎波;陈红兵;;媒介分析学派的媒介技术社会影响思想述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10 曹亚丽;;基于创意产业的新媒介艺术设计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秋苹;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峰,王文东;兼顾各方利益的移动互联网QoS定义、评估和体系结构[J];电信建设;2004年05期
2 王欣;;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郭靖;郭晨峰;;移动互联网上的Mashup应用[J];电信技术;2008年08期
4 向文杰;;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电信技术;2009年01期
5 鲁维;胡山;;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电信技术;2009年05期
6 黄旭升;;移动互联网加速技术探讨[J];电信技术;2009年05期
7 何艳;移动互联网的资源管理[J];电信快报;2004年09期
8 张宏科;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电信科学;2004年10期
9 董斌;曹敏;薛立宏;周峰;;一种移动互联网技术框架的探讨[J];电信科学;2009年05期
10 薛立宏;张云华;曹敏;;移动互联网运营关键问题及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明伟;媒介形态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磊;;“我靠虚像生活”——媒介环境的影像阐释[J];思想战线;2006年03期
2 钟超军;;把钱投给价值媒介[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7年01期
3 姜金明;;读题时代、媒介环境与新闻标题艺术化——以报纸新闻标题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金强;;新闻教育与地方媒介发展环境的适应性探析——以河北省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5期
5 马持节;;重大危机语境中的媒介面相分析[J];传媒观察;2008年09期
6 张妤玟;;盈利与责任——英国广播协会公共性形成的媒介环境分析[J];新闻传播;2009年06期
7 袁军;;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环境”的负面功能[J];新闻记者;2010年05期
8 聂吉凤;;媒介生存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9 丁蕊;;交通之声“交通服务”类型化编排的社会及媒介环境[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10 王菲;未来日本广告业界课题展望[J];国际新闻界;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玲;;浅析媒介环境下影视文化的生存与发展[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崔保国;;理解媒介生态——媒介生态学教学与研究的展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郑维东;佟菁菁;;复合媒介环境下的受众行为洞察[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4 John Hartley;;创意产业:新媒介环境下一个概念的演变(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5 张丽萍;;新媒介环境下危机传播特性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范欣;;“现实域”还是“乌托邦”——媒体奇观(化)作为一个生态学的问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文卫华;王圆;;从美剧的流行看中国观众对外来节目的接收——美剧的中国观众调查[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萱;;媒介文本分析视角下的中国大陆地区“城市主流生活杂志”——以上海、广州、武汉三地杂志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永健;李萍;;“博客”建构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原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陈靖 郭颖;[N];中华新闻报;2004年
3 周丽锦 尹振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文卫华;[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记者 魏伟 杜朋举;[N];陕西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虞宝竹;[N];中华新闻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雪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8 汪涌豪;[N];文汇报;2006年
9 尹鸿;[N];文艺报;2008年
10 朱伟;[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洁;媒介环境学视阈下文学与媒介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王春鸣;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冠文;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D];山东大学;2013年
4 李琦;多元媒介环境下的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林敏;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秀才;网络舆论传播的行为与动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魏晓凡;网络化进程中的音乐传播:特征与趋势[D];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
10 向淑君;敞开与遮蔽[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政府形象传播与媒介环境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2 熊楚;尼尔·波兹曼媒介环境学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毛成凤;新的媒介环境中电视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宁;新的媒介环境下“迷”现象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薛杰;新媒介环境下企业媒介经理的传播对策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6 曹澍;手机的隐喻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手机媒介[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7 朱婷;媒介环境学视角下互联网传播的偏向及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曹方蓝;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中国文艺气质[D];兰州大学;2013年
9 周添;新媒介环境下的“微博人”现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徐滢;社会性媒体参与下的媒介环境变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移动互联网传播及其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3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