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的物联网寻径模型及节点休眠机制
本文选题:内容组播 + 内容任播 ; 参考:《计算机学报》2014年10期
【摘要】:物联网现有的基于节点标识的寻径机制只能提供基本的传输可达性,在面向内容的监控及通告场景中传输效率较低.针对物联网最典型的树型拓扑结构,提出了基于传感内容的寻径模型(Routing Model based on Sensor Content,ROC),以子树为单位定期收集、汇聚传感内容值,并在树型结构中逐层实施.设计了物联网内容组播和内容任播消息的高效通告方法,利用内容寻径规则精准高效地传送消息到满足条件的节点.理论分析及真实节点组网实验验证了ROC模型能以较低的带宽和存储代价实现高效的内容寻径.根据内容敏感范围,提出了基于最大子树的节点休眠机制,可延长部分节点休眠时间.ROC模型与已有的基于节点标识的物联网路由机制完全兼容,可叠加实施,互不干扰.
[Abstract]:The existing routing mechanism based on node identification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an only provide basic transmission reachability and is less efficient in content-oriented monitoring and notification scenarios. Aiming at the most typical tree topolog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 routing Model based on Sensor content roche model based on sensing content is proposed. The sensor content value is collected periodically in subtrees, and implemented layer by layer in the tree structure. An efficient notification method for content multicast and content anycast message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designed. The content routing rules are used to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transmit messages to the node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al node network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OC model can achieve efficient content routing with low bandwidth and storage cost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sensitive range, a node dormancy mechanism based on the maximal subtree is proposed, which can prolong the sleep time of some nodes. The ROC model is completely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routing mechanism based on node identification, and can be superimposed and implemented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3161,6127244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2012ZX03005001)资助
【分类号】:TP393.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英龙;陈红;莫尚丰;;实时响应物联网中基于查询的数据转发方案[J];计算机学报;2012年03期
2 夏春梅;徐明伟;;面向服务和信息的网络体系结构——SIONA[J];计算机学报;2014年02期
3 王春平;吴威;;无线传感器节点的非同步休眠节能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小丰;万江文;冯仁剑;;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置信区间的数据聚合策略[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于海征;边红;王爽;;大学教育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邹洋;李晶;;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比较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4 张怡;李云;刘占军;聂能;;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能量的簇首选择改进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魏伟;史浩山;刘明;;传感器网络分层多路径路由协议[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6 邢云冰;史浩山;赵洪钢;;基于备用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协议的改进[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7 刘刚;李志刚;周兴社;;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差异化加权数据压缩的汇聚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8 杜玉红;张晓敏;蔡成闻;;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均衡自适应分簇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9 陈静;沈鸿;;MELEACH一个高效节能的WSN路由协议[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9期
10 冯跃喜;金心宇;蔡文郁;;基于改进型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路由协议[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磊;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路由技术相关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巧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相关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魏博;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机制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刘新华;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与分簇路由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靖;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高能效数据收集协议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肖伟;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数据容错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董德尊;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识别与构建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高腾;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伟;无线传感器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孙中皋;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高效路由协议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田田;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永琦;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网关的分级簇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伟伟;基于LEACH的WSN分簇路由协议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朱玉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能量的发散簇树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雷鸣;无线传感网络与环境信息采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朱梅冬;基于ZigBee的森林火灾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韦哲;基于上下文感知技术的WSN路由协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石小培;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路由协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倪晶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能机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东明;基于ACO的WSN路由算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亚平,王雷,陈宇,张锦,陈治平,童调生;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分布式数据汇聚层次路由算法[J];电子学报;2004年11期
2 郑增威,吴朝晖,林怀忠,郑扣根;可靠传感网聚类路由算法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元;张楠楠;;物联网仍需十年磨一剑[J];通信企业管理;2010年08期
2 梁振鹏;;物联网美梦暂难圆[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年13期
3 陈永东;;物联网的切入点在哪里?[J];软件工程师;2010年07期
4 张鹏;;警惕物联网“核心”漏洞[J];通信世界;2010年19期
5 李向文;;欧、美、日韩及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战略——物联网的全球发展行动[J];射频世界;2010年03期
6 ;黑龙江着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应用[J];信息技术;2010年06期
7 石立峰;;物联网发展如火如荼 安全隐私问题难以避免[J];世界电信;2010年10期
8 许正军;;探秘物联网的“内核”[J];上海信息化;2010年11期
9 叶惠;;物联网:拓展蓝海的重要举措[J];通讯世界;2010年10期
10 ;“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在无锡成立[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玮;;致力于物联网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2 ;物联网前端识别技术之比较[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解读物联网发展历程[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东凯;;“3G物联网”能否改变世界 用户在哪里?[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东英;;物联网离我们有多远?[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研;吴淼;吕廷杰;赵蔚;;国外物联网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启示[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学敏;;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问题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宋蕊;曾剑秋;;物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及建设“感知中国”的策略探讨[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晓川;陈金鹰;杨超;;物联网——新新“物”语[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肖克辉;肖德琴;周权;;农业物联网实验室建设[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华甲;物联网是两化融合重要组成[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谢涛);物联网:两化融合的着力点[N];电脑商报;2010年
3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与管理处 张安;我省应发挥优势抓住物联网发展机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响 吴玉征;物联网产业突破新引擎[N];计算机世界;2010年
5 本报记者 许泳;物联网不是“物秀秀”[N];计算机世界;2010年
6 南开大学教授 杨永志;充分认识物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潘少军;物联网 让城市变聪明[N];人民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阮奇;工信部将出台政策为物联网发展“撑腰”[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罗学锋 雷黎丽;抢抓物联网发展机遇 打造物联网示范城市[N];乐山日报;2010年
10 特约撰稿 周洪波 北京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CTO;千面物联网[N];计算机世界;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蒲海涛;物联网环境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智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亮;物联网技术服务采纳与个人隐私信息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军平;基于物联网的服务提交关键技术与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 杨金翠;物联网环境下的控制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熊大红;基于本体的农业物联网信息智能管理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9 何文娜;大数据时代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地质信息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刘建华;面向服务的物联网动态维护及其资源配置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蕾;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构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陈帅;广西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吴凌峰;物联网的发展对湖南区域文化传播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谢范雄;基于生态链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磊;口岸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周世杰;物联网的应用及产业链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李志远;物联网技术在船用物资贮运系统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8 袁东亮;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张伟;武汉市物联网技术路线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宋鑫;物联网技术下的人本主义诉求[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3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87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