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维空间虚拟实践性的理性思考
本文选题:计算机网络 + 五维空间 ; 参考:《情报科学》2013年02期
【摘要】:泛在的电磁网络空间因具有虚拟和实践融合的特性而被称为五维空间。五维空间的出现对物质与意识、所指与能指、现实与可能等提出了挑战,但究其本质仍然是人类意识方式和实践空间的技术性延伸和拓展,是一个全新的封闭式社会微循环和开放式人类实验室。
[Abstract]:The ubiquitous electromagnetic network space is called five-dimensional space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al and practical fusion. The appearance of the five-dimensional space challenges the material and consciousness, the signifier and signifier, the reality and the possibility, but its essence is still the technical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huma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space. Is a new closed social microcirculation and open human laboratory.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图书馆;
【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2009B285)
【分类号】:TP39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皮海兵;;网络虚拟实践的本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青松;;失地农民发展社会网络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区“仙居雅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2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3 朱菊香;方维保;;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论20世纪安徽女作家的创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方国武;;世俗化的批判性叙事——晚清谴责小说的政治叙事形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袁苑;周兴国;;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消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马建美;;迷失与重构——论《鼹鼠的月亮河》人物成长的自我认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7 王业建;;论虚拟思维的本质特征[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8 史月;;从《十亿之夜》看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9 唐雪莲;郭雯;;“御宅族”大学生的人际传播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方锡球;文学活动中马克思主义人文立场的确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郑丹丹;;女性集体行动与社会空间塑造——以耽美现象及粉丝组织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孟维娜;王毅杰;;困境中的挣扎[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林晓珊;;性别表演与性别认同:城市职业女性香烟消费的情境与实践[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干成俊;;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人的实践活动的空间拓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卫星;;现代性的一种叙事——关于韩国影片《薄荷糖》、《绿洲》和《打回头的情书》的分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9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晓飞;自由软件运动背景下的自由软件伦理精神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1979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97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