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许玲
郑勤华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深入普及,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逐渐进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但实践中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应用情况与其对移动设备的热情并不匹配,,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和运用不足现象严重。到底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关于移动学习的采纳与接受,已有的研究主要采用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试图探究影响一般社会群体接受移动学习的因素。TAM模型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拓展的技术整合和接受理论模型(UTAUT模型)在信息接受模型中具有更好的解释力。以UTAUT模型为基础,利用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研究发现,成就价值、绩效期望、使用经验、感知娱乐性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对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应从加强校园宣传与环境建设、改进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接受水平。
关键词:移动学习;接受行为;UTAUT模型;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95(2013)04-0061-06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3.04.008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许玲,硕士研究生;郑勤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一、研究背景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设备(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PC、iPad、iPhone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叶成林等,2004)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深入普及,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逐渐进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其灵活性、便携性及实时丰富的交互性等特点,促进了大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式学习。
目前,许多高校的无线网络都基本覆盖整个校园,大学生对新技术和电子产品充满热情,拥有许多移动设备,是移动学习的主要体验用户。但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热情与效果,和对移动学习硬件条件的支持并不匹配,大部分大学生将手机仅用来浏览网页和聊天,而不是进行学习。(张浩等,2010)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听说过“移动学习”
(张钰梅等,2012)还有部分学生只在他们空闲时,才会选择进行移动学习。(左有遊,2011)整体而言,大学生的移动学习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对于一些偏文科、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的院校,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和运用不足现象更严重。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移动学习的采纳与接受,已有一些学者做过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感知移动学习的实用性和
移动学习相关系统设备的易用性是影响接受移动学习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他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使用情境、沉浸体验、感知移动性价值、学习资源的优化性、财政成本、感知娱乐性、个人创新等。(马如
宇,2009;Liu,2010;顾小清等,2011;刘根萍等,2011;刘鲁川等,2011)已有研究大致有两个特点:第一,
研究对象年龄跨度较大,试图探究影响一般社会群体接受移动学习的因素,没有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因此研究结论的适用性不强。第二,研究都采用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或在此基础上拓展的TAM模型,未采用信息接受模型中解释力更强的技术整合和接受理论模型(UnifiedTheoryofAcceptanceandUseofTech-nology,UTAUT)。鉴于此,本研究将基于UTAUT模型,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探讨影响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因素。
二、理论模型建构与研究假设
虽然国外对信息技术采纳的研究非常早,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目前从计算机系统逐步扩展到互联网环境中。移动学习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而生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移动学习是否被用户接受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接受命题。
有关信息技术接受问题较早且比较成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Fishbein和Ajzen于1975年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TRA)。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对其做了修订和拓展,如Davis提出的技术采纳模型TAM。
·61·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3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0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