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运行时模型的混合云管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07-06 07:19

  本文选题:混合云管理 + 软件体系结构 ; 参考:《软件学报》2017年07期


【摘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普及,涌现出众多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云计算平台.为了满足遗产系统整合和动态资源扩展等需求,常常需要构造混合云来统一管理不同云平台中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然而,不同云平台的管理接口和管理机制存在差异,使得开发混合云管理系统难度大、复杂度高.提出一种基于运行时模型的混合云管理方法:首先,在云平台管理接口的基础上,构造单一云平台的运行时模型;其次,根据云平台领域知识,提出一种云平台软件体系结构的统一模型;最后,通过模型转换,实现云平台统一模型到运行时模型的映射.于是,管理程序可以建立在云平台统一模型的基础上,降低了混合云管理系统开发的难度和复杂度.另外,还实现了基于运行时模型的CloudStack和亚马逊EC2混合云管理系统,并对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applications, different types of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eritage system integration and dynamic resource expansion, 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construct mixed cloud to manage computing and storage resources in different cloud platforms. However, different cloud platforms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interfaces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and complex to develop hybrid cloud management systems. A hybrid cloud management method based on runtime model is proposed. Firstly, based on the cloud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 the runtime model of a single cloud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A unified model of cloud platform software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 and finally, the mapping from cloud platform unified model to runtime model is realized through model transformation.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program can be based on the unified model of cloud platform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ybrid cloud management system. In addition, a hybrid clou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un-time model, CloudStack and Amazon EC2, is implemented,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are verified.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福建省网络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02111,6122220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2015AA01A202) 福建科技重大项目(2015H6013) 福建省科技平台建设项目(2014H2005)~~
【分类号】:TP39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Gang Huang;Xiaoxing Ma;Wei-Tek Tsai;;A new software paradigm for Internet computing[J];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4年02期

2 LI Ying;SUN KeWei;YANG Jie;LIU TianCheng;ZENG LiangZhao;;Model-based system configuration approach for Internetware[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3年08期

3 梅宏;申峻嵘;;软件体系结构研究进展[J];软件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莹洁;;基于数据库算法的Web软件应用框架设计[J];信息通信;2017年05期

2 谢仲文;明利;林英;秦江龙;莫启;李彤;;基于Petri网的软件动态演化的一致性分析[J];计算机科学;2016年11期

3 陈星;兰兴土;李隘鹏;郭文忠;黄罡;;基于运行时模型的混合云管理方法[J];软件学报;2017年07期

4 王芳;严冬;景栋盛;朱斐;;一个基于异构正交结构的电力设备管理系统[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6年07期

5 梁刚强;张立臣;;基于体系结构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研究与分析[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6年06期

6 金欢;王景朝;莫娟;马潇;黄彭;;基于SOA的架空送电线路三维协同设计系统架构方案[J];电气应用;2016年01期

7 孙开争;刘健;闫学军;;增强的环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建设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8 刘丽娟;杨一;张胤;;基于设计文档的组件提取研究[J];集成技术;2015年06期

9 刘洋;于磊;徐炜珊;高志诚;;基于层次结构Markov链的软件可靠性建模方法[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10 Xing CHEN;Aipeng LI;Xue'e ZENG;Wenzhong GUO;Gang HUANG;;Runtime model based approach to Io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J];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A software architecture centric self-adaptation approach for Internetwar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2008年06期

2 ;Technical framework for Internetware: An architecture centric approach[J];Science in China(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2008年06期

3 ;A software architecture centric engineering approach for Internetwar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2006年06期

4 吕建;陶先平;马晓星;胡昊;徐锋;曹春;;基于Agent的网构软件模型研究[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5年12期

5 马晓星,曹建农,吕建;一种面向图的分布Web应用架构技术[J];计算机学报;2003年09期

6 杨芙清,梅宏,吕建,金芝;浅论软件技术发展[J];电子学报;2002年S1期

7 骆华俊,唐稚松,郑建丹;可视化体系结构描述语言XYZ/ADL[J];软件学报;2000年08期

8 李克勤;陈兆良;梅宏;杨芙清;;领域工程概述[J];计算机科学;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嘉凯;;混合云的挑战[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3年11期

2 Jay Kidd;;构建适合混合云的数据平台[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3年11期

3 ;Thoughtworks技术雷达(三)[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3年04期

4 陈琛;;安全服务为混合云架构“保驾护航”[J];通信世界;2012年29期

5 王雪玉;;云计算的4大认识误区[J];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05期

6 翟玲;;图书馆云建设中混合云管理策略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06期

7 李冬;;基于混合云计算的网络架构研究[J];福建电脑;2014年04期

8 ;混合云:大型企业的最佳选择[J];通讯世界;2012年04期

9 刘一;王礼祥;蔡书;赵丹;;基于混合云多媒体网关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Aman Dokania;;创新的“云”梯[J];通信世界;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盛日锋;卢培玉;;山东一次层积混合云结构特征和增雨潜势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2 林磊;姚展予;;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A];S18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2年

3 黄天戈;钟惠平;汤小红;王建根;;一次积层混合云过程的模拟分析[A];第九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董春卿;苗爱梅;郭媛媛;;地形激发积层混合云降水的数值模拟[A];第八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3年

5 李艳伟;牛生杰;罗宁;文继芬;黄浩隽;;积云并合扩展形成积层混合云的数值模拟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6 张景红;郑矫恒;谷淑芳;胡中明;米长树;;吉林省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的微物理结构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朱士超;郭学良;;积层混合云数值模拟与飞机观测对比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 第16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大气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气象防灾减灾[C];2014年

8 赵姝慧;周毓荃;;冷锋层状混合云系中雨带和雨核的宏微观结构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进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于翡;姚展予;;环北京地区积层混合云降水个例的综合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10 王俊;周毓荃;龚佃利;盛日峰;周黎明;;山东秋季积层混合云云物理结构个例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范 编译;混合云带来安全新挑战[N];网络世界;2013年

2 本报记者 郭涛;混合云中的数据流通法则[N];中国计算机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李佳师;云巨头决战混合云[N];中国电子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郭涛;混合云也要开放[N];中国计算机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王沛霖;为企业定制混合云[N];中国计算机报;2014年

6 范范 编译;2013年:混合云之年[N];网络世界;2013年

7 记者 肖卓;中国电信推出天翼混合云[N];人民邮电;2014年

8 本报记者 李旭阳;联想发力企业云服务[N];计算机世界;2014年

9 本报记者 那罡;云计算引发新挑战[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郭涛;品高:混合云服务模式更适合中国[N];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庆中;混合云平台上多目标任务调度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车天伟;面向多级混合云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朱智强;混合云服务安全若干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轲然;基于星载和地基云雷达的淮河流域云特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邓达;优化应用提供商成本的混合云调度模型与算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立;基于混合云的企业共享存储服务[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彭聪;基于混合云的慢性病人自我管理系统的健康数据分享服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5 陈晨阳;面向混合云的弹性扩展方法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沈杰;混合云环境下的资源调度[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7 尹艳平;混合云环境下基于证据理论的多源信息融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张欣晨;云计算环境下文件管理与访问控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马丽莉;混合云计算下基于PKI和IBC组合的身份认证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10 吴琼;混合云环境下基于属性EHR共享系统安全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01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101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