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连续时间Markov的网络可生存性建模与量化

发布时间:2018-09-04 12:15
【摘要】:为了从故障恢复角度对网络可生存性进行全面有效的量化和分析,对网络可生存性建模和量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在给出Heegaard故障恢复模型及其状态转换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连续时间马尔可夫(CTMC)的网络故障恢复模型。改进的模型增加了故障状态模型,减少了故障恢复状态数。结合网络性能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CTMC的网络可生存性模型,模拟了网络故障后的生存状态转移过程。以丢包率作为量化指标,给出一种基于CTMC网络可生存性模型的网络可生存性量化方法,并简化可生存性计算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给出的建模与量化方法能够对网络可生存性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量化。
[Abstract]:In order to quantify and analyze the survivability of the network comprehensively and effective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ault recovery, the modeling and quantization methods of network survivability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Heegaard fault recovery model and its state transition process, an improved network fault recovery model based on continuous time Markov (CTMC) is proposed. The improved model increases the fault state model and reduces the number of fault recovery states. Based on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model, an improved survivability model based on CTMC is proposed, and the survival state transition process after network failure is simulated. Taking packet loss rate as quantization index, a quantization method of network survivability based on CTMC network survivability model is presented, and the process of survivability calculation is simplif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ing and quantization method can quantify the survivability of the network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解放军68321部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003252) 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博士生创新基金项目(20110501)
【分类号】:TP393.08;O211.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雪纲;许榕生;;信息系统生存性分析模型研究[J];通信学报;2006年02期

2 刘密霞;张玉清;洪毅;;基于模糊推理的网络可生存性的建模与分析[J];通信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睿;乔纯捷;王跃科;;水下监测系统的生存性模型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11期

2 高昀;;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建模与分析研究[J];甘肃科技;2010年21期

3 胡惠娟;;浅析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22期

4 郑成兴;;基于FSM模型的信息系统生存性计算[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02期

5 肖志力;何明;肖登海;周志杰;;网络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评估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14期

6 史军涛;周铭;张振坤;李少东;;基于云模型的通信干扰系统效能评估[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陈铎龙;孟相如;梁霄;袁荣坤;;复杂环境下网络抗毁性综合评估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2年09期

8 吴菡;邓刚;史军涛;张振坤;;基于云模型的网络对抗效能评估[J];舰船电子工程;2012年12期

9 梁霄;孟相如;陈铎龙;庄绪春;;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网络可生存性综合评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03期

10 李晓鸿;张大方;林惠敏;李发;;无线自组网可生存性保证的拓扑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晓鸿;张大方;林惠敏;李发;;无线自组网可生存性保证的拓扑控制[A];第十四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CFTC'2011)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鸿;无线自组织网络拓扑控制算法和协议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潘淑文;加权复杂网络抗毁性及其故障恢复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赵金辉;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系统生存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孙利国;面向风险投资评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赵明峰;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协作通信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林雪纲;网络信息系统生存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张乐君;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王健;任务关键系统生存性形式化建模与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赵国生;任务关键系统可生存性增强的应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彭三城;移动自组网抗毁性及其评估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闻;多Agent的主动网络拥塞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师惠忠;Web应用安全开发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宁芝;攻击情况下的IMS系统建模与仿真[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4 王秀君;网络中可靠路由算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杨;可生存性嵌入式OS的内存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洪小亮;军训网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系统的可生存性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刘鹃梅;Ad hoc网络可生存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徐潇;基于云模型的海尔白色家电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常春节;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性评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松平;基于社区发现和社区演化的网络生存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国民,程水英;云理论及其在电子对抗中的应用初探[J];电子对抗技术;2005年06期

2 宋远骏,李德毅,杨孝宗,崔东华;电子产品可靠性的云模型评价方法[J];电子学报;2000年12期

3 林闯;王元卓;杨扬;曲扬;;基于随机Petri网的网络可信赖性分析方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6年02期

4 王洪利;冯玉强;;基于云理论的群体复杂决策中不确定知识的表示[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5 诸葛建伟,徐辉,潘爱民;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攻击知识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07期

6 刘常昱,李德毅,潘莉莉;基于云模型的不确定性知识表示[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02期

7 宋远骏,杨孝宗,李德毅,崔东华;多机多任务实时系统云调度策略[J];计算机学报;2000年10期

8 廖武,张诤敏,孟祥春,李悦;云理论在作战飞机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5年07期

9 黄海滨;杨路明;王建新;李绍华;;基于复合参数的蛋白质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技术[J];自动化学报;2008年11期

10 余新;李艳和;郑小平;张汉一;郭奕理;;基于网络性能变化梯度的通信网络节点重要程度评价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平;;网络时代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08年36期

2 杨磊;;小议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J];科技风;2010年20期

3 王洪玉;通信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4 李芳;;P2P通信技术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5 梅文华,陈先福;具有最佳汉明相关性能的跳频序列族[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6 穆立君;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源管理通信系统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4期

7 吴慎山;尚江丽;聂惠娟;吴雪冰;郭彩霞;;基于多算法协同的蜂窝无线定位的算法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胡国香;;基于椭圆曲线公钥密码体制的手机短信加密方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王朝辉;;网络通信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8年02期

10 曹泽辉;;论新型通信光纤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淑芳;袁安存;;美国主要信息产业的发展回顾[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船舶通信与导航分册)[C];1999年

2 麦华韬;;小灵通网络信令监测的探讨与实现[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杨鼎成;于洋;;OFDM系统中同步序列的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卜羽;;无线通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韩研;肖子玉;;移动国际局引入软交换技术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王延文;;业务融合:三屏互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汤庭龙;;电话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先龙忠;;多种通信技术在抗冰保电中的应用[A];2008年抗冰保电技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9 何永东;;无线电监测遥控站防雷探讨[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英华;;卫星监测中的干扰查找与排除[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Zarlink Semiconductor 为IP网络设定新基准[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七号信令与IP网络互通[N];计算机世界;2000年

3 侯自强;电视与IP网络融合[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4 腾越 何滢;释放IP网络活力[N];通信产业报;2002年

5 ;推动IP网络新应用[N];通信产业报;2003年

6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吴世楷;IP网络为业务开发注入活力[N];通信产业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雍忠玮;“钟情”公共IP网络的运营商[N];计算机世界;2003年

8 ;意大利电信电话业务全面转向IP网络[N];人民邮电;2003年

9 金朝;华为8亿美元砸向电信级IP网络研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如何采用MSR技术来保证基于IP网络的语音通话[N];通信产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高频谱效率的无线网络广义协作通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吕宗英;通信技术标准化及其战略选择[D];东北大学;2006年

3 周奇才;基于现代物流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RS)管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许毅;基于IP网络QoS多播路由技术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朱畅华;IP网络测量和业务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潘高峰;超宽带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与中继协作通信技术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陈庶樵;IP网络QoS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8 于涛;IP网络生存性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钟伯成;IP网络拥塞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傅云瑾;IP网络成本代理模型与成本函数仿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远;公众IP网络安全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2 张永;一种分布式IP网络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陶迪明;IP网络综合管理系统[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王莉;IP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李晓娟;高安全IP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四川大学;2003年

6 蒋金弟;IP网络语音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7 李栋;基于IP网络的远程教学环境构建与测试[D];清华大学;2004年

8 杜飞;支持多媒体通信的IP网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闫朝敏;基于IP分组网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河海大学;2004年

10 陈正飞;基于IP网络的边防监控站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22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222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9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