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FD的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测评方法
【图文】:
。2QFD测评思想及质量屋模型构建本文利用质量功能展开的方法构建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测评指标体系,建立影响力测评质量屋模型,从而评价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1)利用QFD的质量功能展开思想,为获得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将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影响因素分析过程分为获娶转换和分析三阶段,获得指标体系构建需求。(2)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测评质量屋模型,对获得指标体系评价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并验证评价方法是有效合理的。图1所示为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测评质量屋模型。图1话题影响力测评质量屋模型该模型揭示了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测评指标与影响话题影响力测评指标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A),,以及影响话题影响力测评指标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B)。模型中的左墙代表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测评指标,天花板为影响话题影响力测评指标的因素。中间的房间表示A关系,由关系矩阵(rij)表示,rij(k)(i=1,2,…,nk-1;j=1,2,…,nk;k=1,2,…,m)为关系度,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与第j个影响力测评指标的关联程度,其中k为质量屋阶数。质量屋的屋顶表示B关系,由相关矩阵描述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质量屋的左墙与房间隔墙表示各测评指标的重要程度wi(k-1)(i=1,2,…,nk-1),房间下层的地板表示第j个影响因素相对于各个测评指标对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的重要度wjk(j=1,2,…,nk)。3话题影响力测评QFD方法3.1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测评指标体系建立(1)影响测评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因素获龋为了建立完整的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测评指标体系,对话题影响力测评构成重要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调查是研究的关?
关系度rjj(k)(k=1,2)反映k级指标对k-1级指标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测评指标最大关系度r(k)i0j(j=1,2,…,nk;k=1,2),验证指标层级划分的合理性并校正指标分类。在各个测评质量屋中,第j个k级指标关于k-1级指标的最大关系度为:r(k)i0j(j=1,2,…,nk;k=1,2)r(k)i0j=max1≤i≤nk-1{r(k)ij},j=1,2,…,nk;k=1,2(1)下级指标对上级指标的关联关系用0-9级量表表示关系度,见表3所示。表30-9等级的关联关系图2话题影响力第1阶段测评质量屋图3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第2阶段测评质量屋利用专家打分法,给出1级指标对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指标的关系度r(1)ij值,构建第1阶段测评模型质量屋,获得关系矩阵(r(1)ij)。同理,可建立第2阶段质量屋,得到r(2)ij,再根据关系矩阵中的最大关系度校验指标加以验证。如图2,图3所示。例如,当j=2时,r(2)39=max1≤i≤4{r(2)29,r(2)39,r(2)49}=max{3,5,3}=5,指标“回复量”与1级指标“观点倾向”的关联关系最大,因此可以将2级指标“回复量”归类于1级指标“观点倾向”。经反复验证,最终可确定上述分类是科学合理的。(2)建立判断矩阵。要建立判断矩阵(pij),就需要根据底层指标与上级指标的关系度,以及底层指标的话题影响力的判断结果,确定各个指标的判断结果。对于特定时间的某一话题,其各项指标的值可通过一定方法来测算,通过计算由1-10进行表示,记为dj(j=1,2,…,nk)。根据质量屋中每列k级指标的最大关系度,找出k级指标与k-1级指标之间的对应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基金项目(10YJA630055)
【分类号】:TP39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熊伟;王娟丽;蔡铭;;基于QFD技术的软件可信性评估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8期
2 郭岩;刘春阳;余智华;张瑾;戴媛;;网络舆情信息源影响力的评估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1年03期
3 李雯静;许鑫;陈正权;;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J];情报科学;2009年07期
4 杨伟杰;戴汝为;崔霞;;一种基于信息检索技术的网络新闻影响力分析方法[J];软件学报;2009年09期
5 刘玉敏,张晓丽,徐济超;顾客满意度测评的质量功能展开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6 邱明华,胡保生;一种质量职能配置(QFD)的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宏宇;网络舆情热点发现相关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吴泽衡;基于话题检测和情感分析的互联网热点分析与监控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李欲晓;;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孙东生;王凤霞;;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3 李随成,黎亮亮,梁工谦;基于QFD的产品质量优化设计与评价[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4年04期
4 宋丽丽;赵素华;;虚拟企业合作伙伴质量测评方法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19期
5 孔永红;;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客户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电子商务;2007年10期
6 叶阿真;;3PL服务质量差距的评价及改进方法[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01期
7 侯琳祺,陈伟,蔡鹤皋;一种面向工业机器人系统可靠度配置的定量评价方法[J];高技术通讯;2000年11期
8 王宁;徐济超;;服务产品设计质量保证的质量功能展开集成方法[J];工业工程;2012年05期
9 吴兴华;;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学生满意度实证研究——基于服务质量缺口模型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黄敏;;网络舆情热点挖掘算法研究与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慧;基于PLS-SEM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3 刘宏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管理咨询企业顾客满意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李克文;软件质量测评模型与测试数据生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崔勇;产品设计的模糊质量功能配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刘燕;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测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邹凯;社区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李永忠;基于QFD的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框架及其有效性评估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范昕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磊;面向客户需求的精益产品开发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惠妍;基于供应链的顾客满意链架构及其改进[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孙中义;高等教育信息化用户满意度主成分分析与评价[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薛圈圈;基于BP神经网络的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毛菥;基于文本分析技术的新闻阅读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杨静;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第三方物流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海东;面向医学教育视频的垂直检索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7 石卉;基于网络内容分析法的舆情信息研究及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倩;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客户满意度调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涂巧英;铁路客站商业服务旅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文斌;群体智能涌现在网络舆情预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德兰,柴玉梅,昝红英;基于内容的名人网页褒贬性评价[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王建勇,谢正茂,雷鸣,李晓明;近似镜像网页检测算法的研究与评价[J];电子学报;2000年S1期
3 段黎明;黄欢;;QFD和Kano模型的集成方法及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刘雁书,方平;网络信息影响力评价方法[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年02期
5 黄鹂;论网络媒体传播功能的特点[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张猛,王大玲,于戈;一种基于自动阈值发现的文本聚类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10期
7 王琦,唐世渭,杨冬青,王腾蛟;基于DOM的网页主题信息自动提取[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10期
8 杨善林;丁帅;褚伟;;一种基于效用和证据理论的可信软件评估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年07期
9 唐春生,金以慧;一种大规模的递增聚类算法及其在文档聚类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1期
10 李保利,俞士汶;话题识别与跟踪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1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昭涛;文本聚类分析效果评价及文本表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2 龚海军;网络热点话题自动发现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罗亚平;基于用户浏览行为的网络热点话题发现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聂坤明;基于文章主题分析的自动文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姚晓娜;BBS热点话题挖掘与观点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郑希文;互联网话题演变与传播分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刘星星;热点事件发现及事件内容特征自动抽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范闯;基于网络计量学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影响力评估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陈斯杰;基于用户视角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影响力评估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朱力;中文词语情感倾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黑斗;;做网站别忘了选择好“外设”(下)[J];电脑采购周刊;2001年38期
2 李建;张顺利;;网络社区与信息运动模式的变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26期
3 常政;田民丽;;本土的才是世界的——记中国网络社区15年发展历程[J];程序员;2010年02期
4 王林涛;一种新颖的网络社区(5)——Hotline高级功能[J];电子世界;2001年09期
5 思想鱼;我想象中的数字生活[J];数字生活;2001年01期
6 于红;刘馨月;张宪超;姚鑫;;一种改进的社区发现最大流算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谭慧;李世国;;社交网站用户群体的稳定关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1期
8 郝红星;吴玲达;宋汉辰;;网络社区及其链接可视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13期
9 王林涛;一种新颖的网络社区(3)——Hotline连接之客户篇[J];电子世界;2001年07期
10 王林涛;一种新颖的网络社区(7)——Hotline高级功能[J];电子世界;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阳德青;肖仰华;汪卫;;基于统计模型的社会网络群体关注度的分析与预测[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10年
2 毕景刚;韩颖;;班级Blog在亲师沟通中的应用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3 樊旺斌;刘正捷;陈东;张海昕;;博客服务系统用户行为研究——用户访谈[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2届中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06)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姜姝;把脉“Facebook魔力”[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2 编译 沈建苗;网络社区安全难题待解[N];计算机世界;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云波;关于网络社区问答知识重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黄发良;Web信息网络社区挖掘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肖宇;校园网络信息传播特性与用户影响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涛;网络社区话题影响力因素分析及度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郭璇;基于超节点的P2P网络的构建维护与管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于晓燕;网络社区中的信息组织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姚天泓;网络社区互动关系的人文思考[D];东北大学;2009年
5 傅秀文;商业视角下的网络社区的用户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谈亚洲;在线网络社区结构发现与演化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夏令;旅游网络社区成员内在需求感知识别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张义;网络社区热点话题识别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刘田;网络社区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林安;多关系社会网络社区挖掘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6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51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