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DPI和DFI的P2P流量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0-01-27 22:32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P2P (Peer-to-Peer)应用在互联网应用中所占的比例与日俱增。P2P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例如网络电话、网络视频、网络社交等。同时,P2P应用也伴随着很多负面影响,如恶意程序、占用带宽、知识版权、内容监控、网络安全等。要做到扬长避短,我们需要从网络应用中找出P2P应用。因此,准确地检测P2P流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P2P流量检测技术与P2P协议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深度包DPI (Deep Packet Inspection)和深度流DFI (Deep Flow Inspection)联合检测的P2P流量检测系统。论文工作依据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P2P流量检测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使用用例图、活动图、时序图、部署图、架构图、流程图等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建模工具构建出一个详细的系统模型。本文的重点内容是系统的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包括流量采集模块、特征库模块、流量检测模块三个部分。模块设计给出了具体的流程、算法。设计过程中,主要数据结构用JAVA代码进行描述,数据库表用存储结构进行描述。其中,流量采集模块与流量检测模块是系统详细设计的关键环节。在流量采集模块设计中,流量数据包采集使用JAVA平台提供的JPcap类库实现;数据包的捕获、解析存储与转储功能通过定义多线来实现;存储文件管理功能通过设定定时程序来实现。在特征库模块的设计上,论文给出了特征载荷单、多规则的协议分类、算法流程和DFI样本库的流量特征分类标准。在流量检测模块的设计上,通过对各类检测技术与算法的研究,采用了DPI主导,DPI与DFI联合检测的方法实现流量检测,即在算法上,采用多模式匹配AC(Aho-Corasick)算法与机器学习C4.5算法相结合的新算法,提高了P2P流量检测的准确性。这是论文的创新所在。最后,对流量数据包采集、流量检测两个核心环节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流量数据包采集具有较高的正确率,流量检测具有较低的误测率和漏测率。综合以上结果,系统对P2P流的检测具有极高的性能和极好的稳定性。
【图文】:

用例图,联合检测,活动图,检测过程


删除用户逡逑系统还原逡逑图3-6系统管理用例图逡逑Fi邑.3—目邋Maria邑ement邋of邋system邋use邋case邋diagram逡逑3.用例描述:逡逑(1)逦流量采集管理逡逑流量采集管理包括采集条件设定、网络数据包处理(包括捕获及存储)、数据包文逡逑件处理(包括文件查找及删除)。逡逑根据用户的选择,,指定网络设备,设置采集参数进行数据包采集、初步分析数据包、逡逑文本文件存储数据包。流量采集是整个系统运转的第一步,由检测用户实现。流量采集逡逑的前尨条件是用户己注册,注册身份是检测用户,采集前成功登录到系统;后置条件是逡逑系统生成数据存储线程,把经过解析后的数据包信息存储到文件。逡逑流量采集需要设定采集条件,内容包括:设置主机、设置检测时间段、获取网卡信逡逑息、获取端口信息、存储文件信息、创建定时器、创建各类线程等。逡逑(2)逦流量检测管理逡逑流量检测管理的内容包括流量实时检测、流量条件检测、检测结果查询、检测结果逡逑14逡逑

流量系统,类操作,数据流


西大学工程硕女学位论文逦基于DPI和D晙巧P2P流?检测系}q的巧免与设计逡逑应用软件统计,统计结果导出、统计结果打印。逡逑数据流特征库管理页面类操作包括:数据流特征增加、查找、升级、删除和修改。逡逑数据流样本管理页面类操作包括:数据流样本的增加、删除、修改与查找。逡逑系统管理页面类操作包括包括检测用户和管理用户的增加、删除、修改与查找;测系统的备份与还原。逡逑5.类之间的联系逡逑主要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11.52;TP39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开逊;流量检测的科学原理[J];自动化博览;1994年05期

2 王小平;王建勇;杨埙;;采用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流量检测[J];电讯技术;2014年05期

3 郭玲玲;袁彬;张静;;基于视频的车流量检测模拟[J];商品与质量;2010年SA期

4 李殿武;;闸门定流量检测装置——井角机的研制[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91年Z1期

5 潘秦华;一种实时可靠的视频交通流量检测方法[J];电子科技;2005年07期

6 李耀民,邬义杰;智能流量检测系统高可靠性数据的保护方法[J];自动化仪表;2003年10期

7 孟军,孟广玉;超声波流量检测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J];湖南电力;2004年02期

8 朱勇,虞鹤松,徐yNU

本文编号:2573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573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8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