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僵尸网络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1-28 01:25
【摘要】:近年来,随着僵尸网络的发展,它所带来的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因此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僵尸网络仿真是深入开展僵尸网络研究的基础,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提出一种基于测试床的僵尸网络仿真方案。该方案利用可扩展语言对仿真场景进行定制描述,以此为基础,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场景的封装、仿真场景的自动化配置、数据的采集与展示等关键技术和模块,实现了仿真场景可定制、仿真环境可自动部署、仿真过程可控制等仿真实验功能。最后,通过典型场景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并对仿真环境自动部署等功能的效率进行了评估。
【图文】:

总体框架,脚本,调度模块


第1期欧阳赔等:僵尸网络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303源配置与调度模块负责仿真所需资源的创建、维护与撤销,支持对资源的动态配置和调度;仿真流程控制模块控制仿真场景的构建过程、仿真事件的调度以及实验过程的有序推进;数据采集与展示模块负责采集代理的按需加载、数据的采集、仿真事件的实时感知和实验过程的动态展示。图1僵尸网络仿真系统总体框架此外,图1还展示了一次僵尸网络场景仿真实验的过程。首先,仿真场景描述模块利用自身的描述能力将用户的需求转换成仿真场景描述脚本,,该脚本包括了节点所需软硬件资源的定义、实验所需网络拓扑的定义、实验事件的定义、数据采集策略的定义;然后仿真流程控制模块解析仿真场景描述脚本,调用仿真资源配置与调度模块提供的接口进行网络拓扑的构建以及仿真事件的调度,同时将所有的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仿真资源配置与调度模块负责硬件资源的配置与调度,在这个过程中,数据采集与展示模块利用预先加载的数据采集代理对数据进行实时感知与采集,并对仿真实验过程进行动态展示,生成实验数据报告。2.2僵尸网络仿真关键技术本节详细介绍僵尸网络仿真系统实现过程中用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基于XML的仿真对象封装与仿真过程描述、仿真环境的自动化配置、仿真数据的采集与展示。2.2.1基于XML的仿真对象封装与仿真过程描述由于XML的跨平台性以及强大的描述能力,我们基于XML对仿真对象进行封装,对仿真过程进行结构化描述,通过生成场景描述脚本,可以实现仿真实验的快速重新部署。我们主要从终端环境、网络结构、节点行为、实验流程和数据采集策略五方面对仿真环境进行描述:妁终端环境:主要包括主机的ID、名字、所在域、位置、类型、操作系统、内存、CPU、磁盘文件,以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

网络拓扑图,数据采集,过程,节点


执行算法1之前已经对仿真场景描述脚本进行了验证,所以算法1中不会出现找不到满足条件的物理设备的情况。第11行到第16行创建交换机,以及第22行到第32行创建主机的算法和创建路由器类似。2.2.3仿真数据的采集与展示为了对僵尸网络仿真系统进行评估,我们对仿真数据进行采集和展示。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按需加载策略,只在关注的节点上加载定制的代理,从而在大规模的僵尸网络中减少了所需处理的数据,并且保证了细粒度的采集。数据采集代理使用基于JPCAP的流量收集技术,实现对僵尸网络流量的可定制化收集。图2是数据采集代理的工作流程,首先过滤器根据数据包的类型、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对数据包进行过滤,然后信息提取器从通过过滤器的数据包中提取有效的数据封装成数据对象,并放到数据缓存区,最后由单独的线程把数据缓存区中的数据对象写入数据库。图2数据采集过程和展示在数据展示方面,我们使用基于ActionScript的动画展示技术,呈现了网络拓扑图的动态创建过程和实验的动态过程,使用基于Ajax的实时响应技术,对仿真环境中创建节点、启动节点、分配IP、发送数据包等事件进行实时响应和展示。3实验评估为了验证僵尸网络仿真系统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仿真环境的自动部署实验以及节点协同攻击实验。我们分别对节点规模为10,100,200,500,1000的仿真环境进行自动部署实验并记录所需的时间,以此为根据预测节点规模与部署效率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在200个节点的仿真环境中进行节点协同攻击实验,控制其中的一部分节点给指定节点发送ICMP数据包,通过检测网络中的流量变化来验证僵尸网络仿真系统具有节点可协同的仿真能力。3.1实验方案图3展示了僵尸网络仿真系统的物理拓扑,由控制网络(较粗的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方滨兴;崔翔;王威;;僵尸网络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年08期

2 诸葛建伟;韩心慧;周勇林;叶志远;邹维;;僵尸网络研究[J];软件学报;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利香;;僵尸网络传播模式分析和防治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陆军;杜蕾;;DDoS攻击中傀儡机动态分布策略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1年05期

3 王永泽;熊家军;;用于混合型P2P僵尸网络的列表路由改进算法[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年02期

4 张宇翔;孙继银;;基于HoneyNet的军事信息网络主动防御能力实现[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8年05期

5 肖斌;张焱;汪永益;;基于蠕虫的大规模BotNet传播与控制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9年03期

6 梁其川;吴礼发;;一种新颖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22期

7 马文娟;;僵尸网络工作机制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12期

8 王伟;;基于源端检测的僵尸网络防御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18期

9 孔淼;史寿乐;;僵尸网络的分类及其检测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05期

10 戴维;;僵尸网络检测算法的比较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季大臣;刘向东;;Botnet网络组织机制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俊丰;Web程序与数据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威;僵尸网络对抗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润恒;大规模网络中僵尸网络分析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刘运;DDoS Flooding攻击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王海龙;僵尸网络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王新良;僵尸网络异常流量分析与检测[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邓林;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蒿敬波;对等结构的恶意蠕虫网络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王斌斌;僵尸网络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雪峰;P2P僵尸网络体系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彬彬;P2P僵尸网络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胥奇;基于P2P的僵尸网络的实现与防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帆;基于数据包特征的僵尸木马检测技术[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左洪艳;僵尸网络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钟锐;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戴维;基于IRC协议的僵尸网络检测系统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周海涛;中小型局域网中P2P僵尸网络的检测[D];东华大学;2011年

8 冉宏敏;基于聚类分析的P2P僵尸网络分析与检测[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元章;基于MFFM模型检测P2P僵尸网络[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欣;僵尸网络异常流量检测[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海龙;龚正虎;侯婕;;僵尸网络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年12期

2 王威;方滨兴;崔翔;;基于终端行为特征的IRC僵尸网络检测[J];计算机学报;2009年10期

3 孙彦东;李东;;僵尸网络综述[J];计算机应用;2006年07期

4 文伟平,卿斯汉,蒋建春,王业君;网络蠕虫研究与进展[J];软件学报;2004年08期

5 诸葛建伟;韩心慧;周勇林;叶志远;邹维;;僵尸网络研究[J];软件学报;2008年03期

6 诸葛建伟;韩心慧;周勇林;宋程昱;郭晋鹏;邹维;;HoneyBow:一个基于高交互式蜜罐技术的恶意代码自动捕获器[J];通信学报;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英君;宋剑锋;徐帆江;李磊;;天基互联网络管理仿真环境[J];计算机仿真;2006年09期

2 冷杉;可视化控制与仿真环境软件VCASE的结构及功能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1期

3 黄文波,黄健熙,吴炳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流域仿真系统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5年16期

4 项俊华;韩华亭;;基于HLA的地面防空系统仿真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7期

5 朱德成;张耀鸿;苏伟;;一种仿真系统的HLA兼容性改造方法[J];计算机仿真;2006年02期

6 戴晖;于全;汪李峰;;战术移动Ad hoc网络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03期

7 吴国庆;侯朝桢;毛少杰;;仿真环境与C~4ISR系统交互技术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09期

8 魏记;宗恬;;城市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探索和应用[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6期

9 李修和;;HLA的综合电子战体系对抗仿真系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7期

10 戴佐;查建中;;面向对象的交互式三维布局仿真系统OO3DP[J];计算机仿真;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海然;王宁;;建模仿真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与分析[A];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治平;;MCM移动通信环境仿真系统软件开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陈谷仓;欧宏武;王元钦;侯孝民;;面向对象仿真在航天无线电测控仿真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体视学学会图像分析专业、中国体视学学会仿真与虚拟现实专业、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第一届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闫冬梅;顾德英;;电梯群控模糊算法仿真[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余江伟;高亚辉;刘志远;;自动变速箱动力学仿真系统的开发[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6 李加祥;;基于对抗的军事作战与训练仿真系统[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曲战胜;王春慧;;交会对接人机控制仿真系统的研究[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刘晓飞;杨杰;徐瑞霞;;航迹起始仿真系统[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庆杰;杜涛涛;朱华勇;沈林成;;基于DCPS的分布式多UCAV协同控制半物理仿真系统[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10 蔡鹏;赵伟;任大鹏;;行人仿真系统中的碰撞检测与避让[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夏 通讯员 张萍萍;武汉完善积涝仿真系统[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钱炜;“交通仿真”保障观众有序疏散[N];科技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程竹;国庆群众游行:全景智能仿真系统挑大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王玉平 冯爱国;海事管理中 仿真技术[N];中国水运报;2005年

5 记者 吴贤;用现代知识重现晋商辉煌[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特约记者 王握文 记者 蔡侗辰;我首个高层体系结构仿真支撑平台问世[N];光明日报;2003年

7 Vishala Sri-Pathma 赵容 编译;算法交易——市场增长的重要趋动因素[N];期货日报;2009年

8 王卓鸣;航天仿真提出数字南水北调[N];中国航天报;2003年

9 郑佚;仿真技术搭建起现实与虚拟的桥梁[N];中华建筑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吴玉征;寻找智慧城市的“神经元”[N];计算机世界;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野;CTCS-3测试仿真环境可视化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曹星平;HLA仿真系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董阳泽;声诱饵仿真评估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郑利平;仿真VV&A分析和管理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闵小平;鼻咽癌近距离放射治疗手术计划和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唐立军;网络中心战下指挥控制决策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7 彭勇;作战仿真模型体系分析及其模型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李彬轩;柴油机电控单元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设计及其相关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马民;分布式交互仿真中容错和实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马广英;OD矩阵反推策略及其在交通仿真系统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海玲;基于JPEG2000的高速遥感图像实时压缩仿真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5年

2 王达;多武器平台仿真系统数据VV&C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钟贤坤;基于自由市场机制的多机器人探索仿真[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田密;PLC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及其实验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嘉斌;冷连轧机三维动画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5年

6 李江玲;铁路信号微机联锁仿真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李栋;卫星遥感成像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8 朱永彬;基于Agent的金融网络中资金流动仿真系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8年

9 扈志远;采用映射模型算法与触摸屏的虚拟数控仿真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谢妍;煤粉制备生产过程仿真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73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573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8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