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流量负载的改进型几何抽样算法

发布时间:2020-02-02 00:50
【摘要】:为了解决在流量高峰时期网络节点由于超负荷工作导致报文丢失的问题,在几何抽样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自动适应流量负载变化的抽样算法。该算法在流量高峰时会根据负载情况动态地计算最佳的抽样概率来匹配节点的处理能力从而降低节点丢失的报文数,在流量负载轻时会自动地提高抽样概率以充分利用节点的处理性能。通过真实网络流量数据的实验分析表明,改进后的几何抽样算法不仅能有效降低节点丢弃的报文数,同时还提高了网络测量的精度,证明了该改进算法对流量负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松;王珊;周明天;;基于实时分析的网络测量抽样统计模型[J];电子学报;2010年05期

2 张进;刘勤让;司亮;邬江兴;;一种基于两级存储结构的网络流量测量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7年10期

3 潘乔;罗辛;王高丽;裴昌幸;;基于FARIMA模型的流量抽样测量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0年15期

4 张震;汪斌强;朱珂;;流量测量的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9期

5 陈庶樵;张果;朱柯;;一种基于包速率自适应的报文抽样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7期

6 王洪波;韦安明;林宇;程时端;;流测量中基于测量缓冲区的时间分层分组抽样[J];软件学报;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艳梅;;医学院校校园网络性能监测技术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年24期

2 陈松;王珊;周明天;;基于实时分析的网络测量抽样统计模型[J];电子学报;2010年05期

3 郭虹;兰巨龙;汪涛;刘洛琨;;基于核数分层的AS关系拓扑建模[J];电子学报;2011年11期

4 侯文广;吴梓翠;丁明跃;;测地空间中泊松碟采样的地形模型约简方法[J];电子学报;2012年06期

5 刘亮亮;桂祚勤;刘渊;;基于CBF流抽样的网络安全[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刘元珍;刘渊;李小航;;基于DCF的资源可控流抽样[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19期

7 朱方东;王俊峰;;扩展三层建模在航空电信网仿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9年21期

8 张果;陈庶樵;张震;陈红梅;;基于MGLRU的IP流统计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0年17期

9 陈庶樵;张果;朱柯;;一种基于包速率自适应的报文抽样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7期

10 高彦军;;仪表自动化中的流量测量[J];科技传播;2012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金凤;高仲合;;基于两层自适应超时策略的资源可控流抽样[A];山东计算机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韦安明;互联网中基于流测量的P2P流量及异常事件检测[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2 张海;分组抽样下网络测量可扩展性问题及其关键算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松;互联网测量管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蒋红艳;基于流量监控的网络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震;高速IP网络中流量测量的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张果;IP骨干链路流量测量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肖玉火;安徽铁通互联网性能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贾慧;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模型设计[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宁波;可扩展网络流量分析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1年

6 彭令鹏;安全网关中流量采集和监控代理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元珍;网络流量测量技术研究与分析[D];江南大学;2008年

8 刘存良;基于采样算法和自动聚类算法的网络流量监测模型[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王宜青;高速IP网络流量测量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10 高瞻;基于NetFlow技术的网络流量测量与分析[D];广西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程光,龚俭,丁伟;基于分组标识的网络流量抽样测量模型[J];电子学报;2002年S1期

2 王洪波;程时端;林宇;;高速网络超连接主机检测中的流抽样算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8年04期

3 曾宪玮;裴昌幸;朱畅华;易运晖;;基于XScale和嵌入式Linux的网络测量仪[J];计算机工程;2007年16期

4 程光,龚俭,丁伟;基于统计分析的高速网络分布式抽样测量模型[J];计算机学报;2003年10期

5 张震;汪斌强;朱珂;;流量测量的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9期

6 王俊峰,杨建华,周虹霞,谢高岗,周明天;网络测量中自适应数据采集方法(英文)[J];软件学报;2004年08期

7 王洪波;韦安明;林宇;程时端;;流测量中基于测量缓冲区的时间分层分组抽样[J];软件学报;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光;龚俭;丁伟;吴桦;强士卿;;基于自适应抽样的超点检测算法[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8年10期

2 孙雅珍;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1994年09期

3 张峰,雷振明;报文抽样测量技术及应用[J];电讯技术;2005年02期

4 陈明建;陈宇;许榕生;;基于NP的负载均衡系统的设计实现[J];福建电脑;2006年02期

5 陈勇;;一种高效的分布式反馈流量负载均衡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9年02期

6 Peter Coffee;;超越处理能力——网格应用趋势分析[J];每周电脑报;2004年10期

7 李晟;刘嘉;;网络流量测量的自适应抽样方法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刘解放;周宁;唐拥政;张德时;;入侵检测集群中的动态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朱林平;熊能;彭军;;MRTG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年11期

10 周可记;;邮政储蓄计算机网络系统省处理中心方案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有效抵抗拒绝服务攻击的隐身屏障-“黑洞”[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高平;苏金树;陈曙辉;;一种基于高速链路的Hash算法[A];2006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姚修思;马少武;唐雄燕;;基于异构性的P2P系统设计[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秦蓁;陶智勇;;几种分层的P2P网络模型的分析比较[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莲辉;易灵芝;邓文浪;;基于负载均衡技术的选课系统网络拥堵问题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波;吴家铸;;Web服务组合分布式协调模型研究[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7 王运鹏;胡修林;;一种带宽自适应的包对测量算法[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冯伟;郑玲;;P2P网络概述[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杨丽;章勇;;P2P系统研究[A];2009全国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智;;基于Linux的Mrtg校园网流量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文砚 张群英;应用性能参考SPES[N];网络世界;2006年

2 董培欣;贴近应用的全面测试[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边歆;IPS助用户重掌安全主动权[N];网络世界;2006年

4 ;Sniper的五项绝活[N];网络世界;2003年

5 程文宇;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服务全程全网[N];人民邮电;2005年

6 ;Solid State Disk的多样化应用[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剑鸣;是是非非P2P[N];计算机世界;2007年

8 ;P2P提升网络计算力[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9 ;下一代DNS技术发展趋势[N];人民邮电;2005年

10 董培欣;以发展的眼光看待UTM[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志;结构化对等网络中路由负载均衡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治;面向PC环境的网格体系与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王晋;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自适应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架构与实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军;WAP网关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5年

2 赵欣;面向TCP加速的协议栈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张果;IP骨干链路流量测量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炜;B/S模式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伟;基于合作博弈的网格资源调度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宇坤;多路径网络负载均衡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7 吴干剑;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公平性任播路由转发算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锋;基于PC集群并行化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9 李林;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负载均衡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潘洪;邮政储蓄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5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575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