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技术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4-09 12:11

  本文关键词: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技术研究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移动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在为用户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在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采用移动子网的应用场景中,现有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通信连续性差、通信带宽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支持子网移动的代理移动IPv6(N-PMIPv6, NEMO-enabled Proxy Mobile IPv6)多接口接入方案,该方案通过整合多种无线接入网络资源为移动子网用户提供具有更好通信连续性和更高通信带宽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 本文综述了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介绍了PMIPv6、NEMO、N-PMIPv6和多家乡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N-PMIPv6架构进行功能扩展,提出了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方案,实现了N-PMIPv6多接口移动路由器的接入、接口间切换及多接口并行传输等功能。本方案实现了N-PMIPv6中移动路由器的多接口接入,移动路由器同时使用多种无线接口接入上层网络,并根据各个接口的状态为接入的移动节点分配通信时使用的接口,从而实现了对多接口资源的更充分利用;方案实现了移动路由器多接口间切换,移动路由器根据各个接口的状态变化对各个接口上的数据流进行切换,从而避免了接口状态恶化造成的通信中断,提高了移动节点通信的连续性;方案实现了多接口并行传输,移动路由器将移动节点的数据包以连接为单位均衡在多个接口上进行并行传输,从而提高了移动路由器的总体可用带宽。本文将方案分为多接口接入和多接口并行传输两个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在Linux系统下对方案进行了实现。最后搭建了测试平台,对实现方案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移动子网通信的连续性和总体可用带宽。
【关键词】:代理移动IPv6 移动子网 多接口接入 切换 并行传输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TP393.0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16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 本论文工作15-16
  • 2 相关技术原理16-24
  • 2.1 PMIPv6协议16-19
  • 2.1.1 协议原理16-17
  • 2.1.2 协议流程17-19
  • 2.2 网络移动性协议19-20
  • 2.3 支持子网移动的代理移动IPv620-21
  • 2.4 多家乡技术21-24
  • 3 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方案设计24-40
  • 3.1 设计目标24
  • 3.2 方案系统架构24-25
  • 3.3 N-PMIPv6多接口接入25-31
  • 3.3.1 MR的接入25-28
  • 3.3.2 MN的接入28-30
  • 3.3.3 接口选择30-31
  • 3.4 N-PMIPv6多接口间切换31-34
  • 3.4.1 MR接口间切换31-32
  • 3.4.2 VMN接口间切换32-33
  • 3.4.3 接口间自动切换33-34
  • 3.5 N-PMIPv6多接口并行传输34-38
  • 3.5.1 多路径并行传输规则35-36
  • 3.5.2 连接管理36-37
  • 3.5.3 连接调度37
  • 3.5.4 路径切换37-38
  • 3.6 小结38-40
  • 4 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实现40-60
  • 4.1 实现环境40-41
  • 4.2 功能模块划分41
  • 4.3 多接口接入模块41-49
  • 4.3.1 MN接入管理子模块42-43
  • 4.3.2 接口监测子模块43
  • 4.3.3 接口选择和切换子模块43-48
  • 4.3.4 MAG功能子模块48-49
  • 4.4 多接口并行传输模块49-59
  • 4.4.1 规则管理子模块50-54
  • 4.4.2 数据包过滤和截取子模块54-56
  • 4.4.3 连接管理子模块56-58
  • 4.4.4 数据包标记子模块58-59
  • 4.5 小结59-60
  • 5 测试60-80
  • 5.1 测试环境搭建60-65
  • 5.1.1 系统配置61
  • 5.1.2 测试工具61-63
  • 5.1.3 软件安装63-65
  • 5.2 系统评估方法和测试规范65-66
  • 5.2.1 多接口接入功能测试65
  • 5.2.2 切换时延测试65-66
  • 5.2.3 接口间自动切换测试66
  • 5.2.4 多接口并行传输测试66
  • 5.3 多接口接入测试66-73
  • 5.3.1 移动路由器接入测试66-69
  • 5.3.2 vmn接入测试69-72
  • 5.3.3 LFN接入测试72-73
  • 5.4 多接口间切换测试73-76
  • 5.4.1 多接口间自动切换测试73-74
  • 5.4.2 切换时延测试74-76
  • 5.5 多接口并行传输测试76-77
  • 5.5.1 简单多路径环境测试76-77
  • 5.5.2 N-PMIPv6多接口并行传输测试77
  • 5.6 小结77-80
  • 6 总结和展望80-82
  • 6.1 工作总结80
  • 6.2 工作展望80-82
  • 参考文献82-86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6-90
  • 学位论文数据集9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亚东;路林吉;;嵌入式视频监控服务器的设计[J];安防科技;2010年02期

2 冯蕴;杨斌;;双内核实时系统下各进程间通信方法的性能分析和测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黄俊领;张志杰;高宁;;基于硬链接的气象水文数据推送系统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吴晓烁;陈蜀宇;刘巍;;嵌入式Linux环境下高效率GUI的设计与实现[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林云,施荣华;校园网管理费用计算方法的改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付金;颜罡;陈振;;基于Linux的工程车显示器软件开发[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1年04期

7 张凤梅,洪运国;Linux下的多线程编程方法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冯俊昌;轩春青;;浅谈Linux内核TCP/IP协议栈源代码教学[J];电脑学习;2009年03期

9 冯丽芳;孙俊;周俊华;陈为军;;基于ARM9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10期

10 陈瑾;叶桦;;基于Hi3512的3G视频监控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本文关键词: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技术研究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95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