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触发网络的调度方法与实时应用任务研究
本文关键词:时间触发网络的调度方法与实时应用任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传统以太网以其高带宽,低成本和实现简单等特点,一直是当前运用最广泛的局域网通信协议。然而,正是由于以太网的这些特点,使其无法支持具有时间特性的任务传输。为了兼容实时性与传统以太网的特性,另一种解决方案被提了出来——时间触发以太网。时间触发以太网在保证实时任务传输确定性的同时,忽略了网络传输中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造成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的丢失。本文的研究重点,希望通过调度算法的改进,提高实时任务传输的可靠性,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通过改变时间触发以太网中交换机(称为时间触发以太网交换机)转发数据包的调度方式,设计了无接收窗口(No Receiving Window,No RW)算法,最早截止时间优先(Earliest Deadline First,EDF)算法,优先级(Priority-Based)算法和安全任务(Safety)算法等调度方法。不同的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提高时间触发以太网中任务传输可靠性的方法。2.自主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时间触发以太网仿真模型,对上述几种算法的正确性与可实施性进行了验证。采用OPNET仿真技术,实现了时间触发以太网中的端系统、交换机和数据链路模型。3.通过设计实验场景与实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找出提高实时任务传输可靠性的方法。时间触发以太网运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自动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时间触发以太网任务传输可靠性的分析与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时间触发以太网 传输可靠性 实时任务 任务调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93.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1-15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14-15
-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5-18
- 1.4 论文结构安排18-20
- 第二章 时间触发以太网概述20-30
- 2.1 时间触发以太网体系架构20-25
- 2.1.1 时间触发以太网体系架构20-24
- 2.1.2 时间触发以太网特性24-25
- 2.2 时间触发以太网部件25-28
- 2.2.1 时间触发以太网交换机25-26
- 2.2.2 时间触发以太网端系统26-27
- 2.2.3 网络传输链路27-28
- 2.3 本章小结28-30
- 第三章 实验平台介绍30-46
- 3.1 仿真平台工具介绍30-33
- 3.2 时间触发以太网交换机模型设计与实现33-39
- 3.2.1 接收控制(receive)功能模块34-36
- 3.2.2 中央控制器(central control)功能模块36-38
- 3.2.3 发送控制(send)功能模块38-39
- 3.3 时间触发以太网端系统模型设计与实现39-41
- 3.4 总结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41-44
- 3.5 本章小结44-46
- 第四章 时间触发以太网数学建模与实验46-56
- 4.1 时间触发以太网无冲突调度分析46-48
- 4.2 问题 1:时间触发以太网端到端时延和丢包率48-51
- 4.3 方法 1:NoRW调度算法分析51-55
- NoRW 1 算法51-52
- NoRW 2 算法52-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提高时间触发以太网的传输可靠性56-68
- 5.1 EDF(Earliest Deadline First)调度算法分析56-58
- 5.1.1 问题 2:NoRW算法存在的问题56-57
- 5.1.2 方法 2:讨论EDF算法对传输可靠性的提高57-58
- 5.2 优先级调度算法分析58-61
- 5.2.1 问题 3:EDF存在的问题58
- 5.2.2 方法 3:优先级算法的解决方案58-61
- 5.3 安全任务调度算法分析61-64
- 5.3.1 问题 4:安全任务算法的应用场景61
- 5.3.2 方法 4:安全任务算法介绍61-63
- 5.3.3 安全任务算法分析及总结63-64
- 5.4 补充实验说明64-67
- 5.5 本章小结67-68
- 第六章 总结68-70
- 6.1 主要工作和创新68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68-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现无限制的以太网数据传输——研华最新以太网端口服务器[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03年05期
2 ;以太网在线供电扩展以太网的技术[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年04期
3 ;串行通信和以太网[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6年03期
4 何能正;董建云;何岸;;以太网数据包分段传输技术[J];光通信技术;2013年09期
5 王大明,鞠九滨;剑桥环与以太网的互连软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88年10期
6 何轩;夏应清;李祥;付晓军;占林松;;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年12期
7 习博方,彦军;工业以太网中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02期
8 黄斌;柳杨;;以太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J];数码世界;2006年02期
9 ;创新的以太网产品[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7年12期
10 李晓明;吕锰;;以太网数据帧的最小长度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雪春;;以太网MAC芯片设计[A];2003中国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技术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倪少强;綦慧;;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实时监测系统研究[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付衍荣;房颖;;基于ENC28J60芯片的以太网接口方案设计[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明泉;姜波;何培重;;基于RTL8019AS的串口转以太网接口设计[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东来;常春;;基于单芯片以太网协议栈的远程环境监测系统[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杨佳佳;张崇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黄静雯;梁畅;;基于以太网的电厂SCADA系统改造[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东来;常春;;基于单芯片以太网协议栈的远程环保监测系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胡俊;王小明;;工业以太网的纳秒级时钟同步技术[A];05'中国自动化产业高峰会议暨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德伟;王华;;基于FPGA实现的以太网和E1的协议转换[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5G以太网发展迅猛 五年内或成第二大服务器以太网端口[N];网络世界;2014年
2 闫冰;新技术推动运营商以太网[N];网络世界;2006年
3 ;博科发布100G以太网高密度路由器[N];网络世界;2010年
4 ;以太网数据中心标准制定开始启动[N];网络世界;2008年
5 ;以太网城域MSTP应用发展趋势[N];人民邮电;2005年
6 ;电话线以太网实现宽带[N];网络世界;2002年
7 陈翔;更灵活上城域网[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8 网译;热点:用铜线实现宽带接入[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电子科技大学 王yN磊;简单嵌入式TCP/IP的实现[N];电子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张建铭;“双塔”支撑二层多业务城域网[N];网络世界;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明江;工业以太网总线测试平台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姜兴家;一种基于FPGA的光路传输视频流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查文静;时间触发网络的调度方法与实时应用任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胡锦;工业以太网与网络控制器[D];浙江大学;2004年
5 亢俊红;以ARM7为内核的CAN-以太网数据转换控制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袁霏;基于以太网的电子席卡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李明剑;基于ARM的以太网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徐兵;串行口与以太网数据传输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美青;分布式架构交换系统中以太网OAM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付凯;多功能可移植性以太网MAC层IP软核的研究设计[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时间触发网络的调度方法与实时应用任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33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