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拥塞控制系统Hopf分岔控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拥塞控制系统Hopf分岔控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用户量和业务量迅速增加,网络拥塞变得日益严重。网络拥塞的发生会对整个互联网的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可变性,给网络系统的数学建模及新拥塞控制算法的设计,增加了许多难题。近年来,无线接入网络的高速发展,给互联网又增添了许多全新的网络结构和特性,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TCP拥塞控制算法,将带来很多问题。因此,为了能让网络更好地工作,采用和设计合适的拥塞控制算法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拥塞控制系统中时滞对偶模型和无线接入网络中流体流模型的稳定性、分岔和分岔控制问题。分岔控制的原理是在原始系统中加入一个合适的控制器,改变系统的分岔特征,产生所需要的动力学行为。本文提出了混合控制方法,并将其运用到网络拥塞控制系统中,然后根据稳定性理论、分岔理论及其分岔控制定理等,深入研究其中产生的复杂动力学现象。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互联网拥塞控制系统中对偶模型的Hopf分岔问题,并引入了一种结合状态反馈和参数调节的混合控制方法。通过调节混合控制方法的控制参数,能达到延迟或消除Hopf分岔的效果,且扩大了系统的稳定性区间。最后实验仿真也展示了该控制策略能很好地控制对偶模型中的Hopf分岔问题。(2)关注无线接入网络中流体流模型。首先,对该模型进行简化和分析,然后在该模型中加入混合控制方法,最后根据Routh-Hurwitz稳定性判别准则分析受控模型的渐进稳定性和分岔行为,并结合正规形理论和中心流形定理,对受控系统的分岔特性作进一步分析。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对无线接入网络中TCP/AQM流体流模型的Hopf分岔控制是可行的。
【关键词】:拥塞控制 对偶模型 流体流模型 混合控制 Hopf分岔 无线接入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93.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8
- 1.2 拥塞控制研究现状8-12
- 1.2.1 互联网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8-10
- 1.2.2 无线接入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10-11
- 1.2.3 拥塞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力学现象的研究现状11-12
- 1.3 文章结构安排12-14
- 第二章 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理论14-19
- 2.1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点和稳定性定理14
- 2.2 分岔的相关理论14-18
- 2.2.1 Hopf分岔15-17
- 2.2.2 研究分岔的基本理论17
- 2.2.3 分岔控制17-18
- 2.3 本章小节18-19
- 第三章 互联网对偶模型Hopf分岔的控制19-32
- 3.1 引言19
- 3.2 对偶模型的Hopf分岔19-20
- 3.3 对偶模型的Hopf分岔的混合控制20-23
- 3.4 Hopf分岔特性的分析23-26
- 3.5 实验及分析26-31
- 3.6 本章小节31-32
- 第四章 无线接入网络流体流模型的Hopf分岔的控制32-49
- 4.1 引言32-33
- 4.2 无线接入网络中Hopf分岔的分析33-40
- 4.2.1 无控系统的Hopf分岔的分析33-35
- 4.2.2 受控系统中的Hopf分岔分析35-40
- 4.3 受控系统Hopf分岔方向和稳定性分析40-43
- 4.4 实验及分析43-48
- 4.5 本章小节48-49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49-51
- 5.1 论文总结49-50
- 5.2 研究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1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星;高振中;;网络拥塞控制概述[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郭t;刘禹;;网络拥塞控制初探[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年09期
3 徐辉;宁国强;;因特网络拥塞控制机制的数学架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2年17期
4 郭书育,倪红,化莉;网络拥塞控制的策略及算法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肖道举,王悦,陈晓苏;基于侦听机制的网络拥塞控制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8期
6 任敏,王万良;基于优化控制理论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J];机电工程;2003年05期
7 张炜;网络拥塞控制机制简析及一种预侦型算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4年01期
8 刘拥民;蒋新华;年晓红;鲁五一;;无线网络拥塞控制最新研究进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4期
9 潘莹;梁京章;李德华;;n人非合作对策在网络拥塞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3期
10 汪丁鼎;凌文杰;;应用最佳无线利用率评估GSM无线网络[J];移动通信;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赛;邓飞其;;基于反步法的网络拥塞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裴利军;杨俊平;;互联网络拥塞控制TCP-RED模型的动力学研究[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程杰;;基于移动Agent的网络拥塞控制机制的设计[A];山东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5年
4 王义;杨祥;魏华;;基于TCP和路由器技术的网络拥塞控制[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钟伯成;韩江洪;杜兆芳;张杰;;基于博弈论的IP网络拥塞控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尹凤杰;井元伟;;模糊滑模控制在网络拥塞控制中的应用[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李晓莉;牛玉刚;王行愚;;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理论的ATM网络拥塞控制[A];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5年
8 闫明;安亚亮;;基于滑模控制算法的TCP网络拥塞控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士娟;孙金生;;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仿真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10 郭晓燕;陈阳舟;;最优控制方法在ATM网络拥塞控制中的应用[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少华;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2 蔡小玲;网络拥塞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3 黄小猛;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4 林庆华;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5 毛鹏轩;下一代网络拥塞控制关键算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何凌;TCP/IP网络拥塞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陶勇;容迟容断网络拥塞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钟伯成;IP网络拥塞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杨歆豪;基于控制理论的网络拥塞控制中的若干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于骊;基于跨层方法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坤;基于动力学模型的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王雯;基于少数派博弈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汤峗;网络拥塞控制中的接纳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赵静;基于禁忌遗传优化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张璐;网络拥塞控制中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徐胜;基于模型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建军;基于鲁棒理论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张莉;网络拥塞控制技术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9 龚盼芸;基于效用优化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云;基于滑模控制的网络拥塞控制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拥塞控制系统Hopf分岔控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33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