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gent的变电站通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06:01
多智能体(Agent)系统能有效解决分布式问题,电力系统属于分布式结构。文章以智能变电站为研究对象,将Agent技术与IEC 61850标准相结合,分析了Agent技术解决IEC 61850通信时可能的通信对象冲突问题。将IED设备作为Agent,在相同局域网内通过实现多Agent自治算法协调系统,设置消息过滤和创建轮询Agent,来避免通信的混乱;在不同局域网间依靠TCP/IP协议传输消息,解决了变电站复杂的分布式通信问题。
【文章来源】: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0,37(03)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Agent发送消息的过程图
IEC61850协议中,核心的服务是MMS服务(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MMS)。如图2所示为MMS服务的通信过程图。左侧为客户端,右侧为服务器。客户端设置套接字Socket的参数为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Port,服务器以端口Port为参数,创建Socket,监听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后,建立连接。客户端有两种获取服务端的SCL模型文件方式:离线和在线。获取到SCL模型后,以Java语言为基础,利用JDOM方式实现对SCL文档的解析,将SCL文档以节点树的形式显示出来[14]。离线方式是直接得到存储在本地的SCL文件,接着对SCL模型进行解析;在线方式是通过发送读目录的ACSI服务给服务器,服务器返回自身SCL模型。根据数据模型,得到含路径名和功能约束参数的对象,将对象和ACSI服务映射为MMS对象和服务。MMS编码采用ASN.1的基本编码规则(basic encoding rules,BER),对得到的MMS的域、变量、数据类型、服务等进行编码。MMS服务底层使用TCP/IP协议,用Socket输出流把编码数据发送出去。
Agent之间通信使用的是基于FIPA协议的语言。JADE为了方便Agent之间交互,提供了一些框架,如协商,拍卖,任务代理等。把Agent技术与IEC 61850结合目的是把IED设备封装为Agent,使多Agent系统的分布性、协作性等满足变电站的需要,同时,在IED设备中实现了Agent的优势。在各IED设备组成的多Agent系统中,Agent之间处于平等地位,Agent根据自身的行为程序实现自治。后文的轮询Agent协调Agen之间的通信,当自身不能满足需求时,通过轮询Agent与其他Agent通信,共享自身的信息,获取区域或全局信息,经过决策分析,给相关Agent发送控制命令或参数。Agent管理平台参考模型如图3所示。它包括Agent管理系统(agent management system,AMS)、目录服务(directory facilitator,DF)和信息传输服务(message transport service,MTS),所有这三个组成都在Agent平台启动时自动激活。当把IED设备封装为Agent,就可以与Agent一样,当Agent的AID(agent identifier)的标识符为唯一时,在创建时即可在AMS上注册。此时,其他Agent就可以通过DF服务发现这个Agent。由于Agent通信只需要确定对方的AID标识即可,因此,当设备检修或更新信息后,用原来AID注册,就可以被其他Agent识别并可以互相通信,这增强了IEC 61850的互操作性。如图4所示,为Agent与IEC 61850结合的通信流程图。首先通过SetUp()方法创建Agent,在AMS上创建成功后,就可以把IED设备封装为Agent,Agent之间通过GUID确定通信对象。因此,把IED设备封装为Agent后,ICD文件不需要重新配置,即可由GUID确定对象,增强了设备间的“互操作性”。AID标识符可以唯一确定Agent,在IEC 61850中,许多设备可能处于同一地址中,对这些设备进行操作时,需要客户端对服务器Socket连接,相同地址处不同设备对客户端来说无法区分,每一次对服务器设备进行操作,都需要指明具体的哪个IED设备,IED设备的具体逻辑节点,这影响了IEC 61850的互操作性。而Agent的标识符是唯一确定的,将Agent接入到一个新的地址,能被唯一识别,将Agent通信技术与IEC61850结合起来,可以增强IEC 61850的“即插即用”的特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红外图像处理的变电设备热故障自动诊断方法[J]. 王小芳,康琛,程宏波,曾晗,辛建波,纪清照.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9(03)
[2]基于多智能体迁移强化学习算法的电力系统最优碳–能复合流求解[J]. 陈艺璇,张孝顺,郭乐欣,余涛. 高电压技术. 2019(03)
[3]列车运行建模与速度控制方法综述[J]. 杨辉,付雅婷.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8(05)
[4]基于IEC 61850和MAS的ADN信息通信技术研究[J]. 张京伦,马永红,王申. 广东电力. 2017(11)
[5]基于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系统连锁故障风险评估[J]. 高斯泊,董博. 电测与仪表. 2017(22)
[6]基于多智能体的交流微网电流保护研究[J]. 翁利国,练德强,谭卓强,汤霄.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7(15)
[7]交直流混合电网的多智能体自律分散控制[J]. 高扬,艾芊,郝然,张昭丞,Muhammad Yousif. 电网技术. 2017(04)
[8]继电保护的柔性动作特性[J]. 柳焕章,王德林,周泽昕.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13)
[9]计及保护和断路器动作不确定性的隐性故障检测模型[J]. 田园,胡炎. 电网技术. 2016(09)
[10]基于IEC 61850的主动配电网故障自恢复多代理系统[J]. 刘丹丹,段斌,王俊,苏永新.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09)
本文编号:3626056
【文章来源】: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0,37(03)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Agent发送消息的过程图
IEC61850协议中,核心的服务是MMS服务(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MMS)。如图2所示为MMS服务的通信过程图。左侧为客户端,右侧为服务器。客户端设置套接字Socket的参数为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Port,服务器以端口Port为参数,创建Socket,监听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后,建立连接。客户端有两种获取服务端的SCL模型文件方式:离线和在线。获取到SCL模型后,以Java语言为基础,利用JDOM方式实现对SCL文档的解析,将SCL文档以节点树的形式显示出来[14]。离线方式是直接得到存储在本地的SCL文件,接着对SCL模型进行解析;在线方式是通过发送读目录的ACSI服务给服务器,服务器返回自身SCL模型。根据数据模型,得到含路径名和功能约束参数的对象,将对象和ACSI服务映射为MMS对象和服务。MMS编码采用ASN.1的基本编码规则(basic encoding rules,BER),对得到的MMS的域、变量、数据类型、服务等进行编码。MMS服务底层使用TCP/IP协议,用Socket输出流把编码数据发送出去。
Agent之间通信使用的是基于FIPA协议的语言。JADE为了方便Agent之间交互,提供了一些框架,如协商,拍卖,任务代理等。把Agent技术与IEC 61850结合目的是把IED设备封装为Agent,使多Agent系统的分布性、协作性等满足变电站的需要,同时,在IED设备中实现了Agent的优势。在各IED设备组成的多Agent系统中,Agent之间处于平等地位,Agent根据自身的行为程序实现自治。后文的轮询Agent协调Agen之间的通信,当自身不能满足需求时,通过轮询Agent与其他Agent通信,共享自身的信息,获取区域或全局信息,经过决策分析,给相关Agent发送控制命令或参数。Agent管理平台参考模型如图3所示。它包括Agent管理系统(agent management system,AMS)、目录服务(directory facilitator,DF)和信息传输服务(message transport service,MTS),所有这三个组成都在Agent平台启动时自动激活。当把IED设备封装为Agent,就可以与Agent一样,当Agent的AID(agent identifier)的标识符为唯一时,在创建时即可在AMS上注册。此时,其他Agent就可以通过DF服务发现这个Agent。由于Agent通信只需要确定对方的AID标识即可,因此,当设备检修或更新信息后,用原来AID注册,就可以被其他Agent识别并可以互相通信,这增强了IEC 61850的互操作性。如图4所示,为Agent与IEC 61850结合的通信流程图。首先通过SetUp()方法创建Agent,在AMS上创建成功后,就可以把IED设备封装为Agent,Agent之间通过GUID确定通信对象。因此,把IED设备封装为Agent后,ICD文件不需要重新配置,即可由GUID确定对象,增强了设备间的“互操作性”。AID标识符可以唯一确定Agent,在IEC 61850中,许多设备可能处于同一地址中,对这些设备进行操作时,需要客户端对服务器Socket连接,相同地址处不同设备对客户端来说无法区分,每一次对服务器设备进行操作,都需要指明具体的哪个IED设备,IED设备的具体逻辑节点,这影响了IEC 61850的互操作性。而Agent的标识符是唯一确定的,将Agent接入到一个新的地址,能被唯一识别,将Agent通信技术与IEC61850结合起来,可以增强IEC 61850的“即插即用”的特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红外图像处理的变电设备热故障自动诊断方法[J]. 王小芳,康琛,程宏波,曾晗,辛建波,纪清照.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9(03)
[2]基于多智能体迁移强化学习算法的电力系统最优碳–能复合流求解[J]. 陈艺璇,张孝顺,郭乐欣,余涛. 高电压技术. 2019(03)
[3]列车运行建模与速度控制方法综述[J]. 杨辉,付雅婷.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8(05)
[4]基于IEC 61850和MAS的ADN信息通信技术研究[J]. 张京伦,马永红,王申. 广东电力. 2017(11)
[5]基于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系统连锁故障风险评估[J]. 高斯泊,董博. 电测与仪表. 2017(22)
[6]基于多智能体的交流微网电流保护研究[J]. 翁利国,练德强,谭卓强,汤霄.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7(15)
[7]交直流混合电网的多智能体自律分散控制[J]. 高扬,艾芊,郝然,张昭丞,Muhammad Yousif. 电网技术. 2017(04)
[8]继电保护的柔性动作特性[J]. 柳焕章,王德林,周泽昕.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13)
[9]计及保护和断路器动作不确定性的隐性故障检测模型[J]. 田园,胡炎. 电网技术. 2016(09)
[10]基于IEC 61850的主动配电网故障自恢复多代理系统[J]. 刘丹丹,段斌,王俊,苏永新.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09)
本文编号:3626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3626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