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网络前沿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10 14:51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简称SDN)的主要技术核心思想可以分为两点:(1)将网络控制面与数据面相分离,控制面通过南向协议如OpenFlow协议来管控数据面;(2)通过控制面实现对网络的集中化管控。SDN的革命性技术思想赋予了网络可编程性和可演进性,能够带来敏捷灵活的网络管理、简化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网络的创新。经过这些年的发展,SDN已经被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接受,被认为是一种能够重塑现有网络的革命性技术。然而,随着SDN应用场景的逐步扩展,从单域到多域、从局域网至广域网,产生了许多亟待研究的新问题,如域间互联与协同问题、SDN安全问题。为实现SDN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前沿关键问题需要得以解决。紧密围绕SDN发展所遇到的上述关键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四项前沿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研究:(1)针对SDN域间路径更新存在的异步问题,本文基于目前SDN域间路由机制,提出了一种无损的SDN域间路径更新方法,以避免此类更新发生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包丢失和网络服务中断等问题。其核心想法是通过协同不同域的控制器开展更新过程,从而实现不同域的有序更新。该方法的有效性...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软件定义网络域间路径更新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相关研究工作
2.3 问题与背景介绍
2.3.1 域间路由机制
2.3.2 问题描述与定义
2.4 域间路径无损更新方法
2.4.1 方法原理
2.4.2 控制器算法
2.4.3 有效性理论分析
2.4.4 系统实现
2.4.5 规则空间开销分析
2.4.6 可扩展性
2.4.7 优势分析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数据包丢失评估
2.5.2 服务可用性评估
2.5.3 分析结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定义网络大规模流量矩阵估计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相关研究工作
3.3 问题与背景介绍
3.3.1 问题描述与定义
3.3.2 Tomogravity方法介绍
3.3.3 Moore-Penrose广义逆与最小二乘解
3.3.4 大规模混合IP/SDN网络场景介绍
3.4 域间大规模流量矩阵估计方法
3.4.1 方法原理
3.4.2 有效性分析
3.4.3 控制器算法
3.4.4 规则空间消耗分析
3.4.5 计算复杂度分析
3.4.6 优势分析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数据集与误差评估标准
3.5.2 改进的Tomogravity vs. Tomogravity
3.5.3 最佳待测数据流的选择准确性评估
3.5.4 估计准确性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件定义网络安全架构与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生物系统的启示
4.3 演进防卫机制
4.3.1 方法原理
4.3.2 网络配置突变
4.3.3 可演进能力
4.4 参考架构
4.5 有效性分析
4.5.1 有效范围
4.5.2 用例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定义网络异常设备检测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相关研究工作
5.3 问题与背景介绍
5.3.1 软件定义网络的范例
5.3.2 异常设备的潜在威胁
5.3.3 问题描述与定义
5.4 异常设备检测方法
5.4.1 威胁模型
5.4.2 方法原理
5.4.3 控制器算法
5.4.4 有效性理论分析
5.4.5 系统实现
5.4.6 开销分析
5.4.7 可拓展性分析
5.4.8 优势分析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实验场景
5.5.2 实验方法
5.5.3 有效性和性能评估
5.5.4 开销评估
5.5.5 分析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645819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软件定义网络域间路径更新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相关研究工作
2.3 问题与背景介绍
2.3.1 域间路由机制
2.3.2 问题描述与定义
2.4 域间路径无损更新方法
2.4.1 方法原理
2.4.2 控制器算法
2.4.3 有效性理论分析
2.4.4 系统实现
2.4.5 规则空间开销分析
2.4.6 可扩展性
2.4.7 优势分析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数据包丢失评估
2.5.2 服务可用性评估
2.5.3 分析结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定义网络大规模流量矩阵估计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相关研究工作
3.3 问题与背景介绍
3.3.1 问题描述与定义
3.3.2 Tomogravity方法介绍
3.3.3 Moore-Penrose广义逆与最小二乘解
3.3.4 大规模混合IP/SDN网络场景介绍
3.4 域间大规模流量矩阵估计方法
3.4.1 方法原理
3.4.2 有效性分析
3.4.3 控制器算法
3.4.4 规则空间消耗分析
3.4.5 计算复杂度分析
3.4.6 优势分析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数据集与误差评估标准
3.5.2 改进的Tomogravity vs. Tomogravity
3.5.3 最佳待测数据流的选择准确性评估
3.5.4 估计准确性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件定义网络安全架构与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生物系统的启示
4.3 演进防卫机制
4.3.1 方法原理
4.3.2 网络配置突变
4.3.3 可演进能力
4.4 参考架构
4.5 有效性分析
4.5.1 有效范围
4.5.2 用例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定义网络异常设备检测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相关研究工作
5.3 问题与背景介绍
5.3.1 软件定义网络的范例
5.3.2 异常设备的潜在威胁
5.3.3 问题描述与定义
5.4 异常设备检测方法
5.4.1 威胁模型
5.4.2 方法原理
5.4.3 控制器算法
5.4.4 有效性理论分析
5.4.5 系统实现
5.4.6 开销分析
5.4.7 可拓展性分析
5.4.8 优势分析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实验场景
5.5.2 实验方法
5.5.3 有效性和性能评估
5.5.4 开销评估
5.5.5 分析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645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364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