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融合P2P技术的CDN部署策略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3-02-05 10:04
  随着内容分发网络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和对等网络P2P(Peer to Peer)融合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关注并投入这一领域以期能够实现具有高性能、低开销的网络模型并用于实践。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亦对CDN-P2P融合网络部署策略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传统P2P网格结构基础之上的树形CDN-P2P融合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权重"weight"的节点加入/退出调度机制,通过这种调度算法形成的CDN-P2P融合网络将较传统融合网络更具健壮性,也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质量。为了达到进一步优化融合网络的目的,本文亦分别提出了CDN侧网络的优化方案和P2P侧的优化方案,包括CDN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方案、CDN节点间通信协议扩展及融合、P2P调度算法、P2P资源共享方案、P2P流媒体分块策略等方面,这些方案促进了资源共享,并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升了系统的服务质量。 基于这一网络模型,本文对CDN部署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数据证明,使用该种网络结构和调度机制确实可以有效地减少CDN-P2P系统对于CDN服务器的依赖从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开销。

【文章页数】:72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CDN技术介绍
        1.1.2. P2P技术介绍
        1.1.3. CDN-P2P融合网络介绍
    1.2. 研究目标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融合P2P技术的CDN网络设计
    2.1. 问题分析
    2.2. 一种基于网格结构的树型CDN-P2P融合网络构架设计与分析
        2.2.1. CDN-P2P融合网络构架设计
        2.2.2. 服从泊松分布的用户行为分析
    2.3. 节点奖励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DN-P2P融合网络构架中CDN侧的优化策略研究
    3.1. 从结构化命名到扁平化命名的映射
        3.1.1. 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3.1.2. 结构化命名与扁平化命名的映射方案设计
    3.2 ,扩展的ICP协——eICP (extended Internet Cache Protocol)
        3.2.1. 三种扩展传统ICP协议的方法
    3.3. 使用ALTO协议对CDN侧进行优化
        3.3.1. ALTO简介
        3.3.2. CDN融合ALTO技术实现优化
    3.4. CDN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CDNI
        3.4.1. CDNI简介
        3.4.2. CDNI标准化
        3.4.3. CDNI应用场景
        3.4.4. CDNI在中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DN-P2P融合网络构架中P2P侧的优化策略的研究
    4.1. 一种基于系统中Peer生存时间的节点选择算法
        4.1.1. 现有的技术方案
        4.1.2. 基于Peer生存时间的节点选择算法的设计
    4.2. 一种不等大小、不等时长的P2P流媒体视频分块方法
        4.2.1. 现有的技术方案
        4.2.2. 不等大小、不等时长的P2P流媒体视频分块方法的设计
    4.3. 一种将http streaming资源利用到P2P系统中的方法
        4.3.1. 现有的技术方案
        4.3.2. 将http streaming资源利用到P2P系统中的方法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融合P2P技术的CDN网络的仿真与分析
    5.1. 仿真环境
    5.2. 仿真目的分析
    5.3. 恒定用户到达速率的CDN-P2P融合网络仿真分析
        5.3.1. 比值Np:k与CDN服务能力的关系
        5.3.2. 系统中层数问题的讨论
        5.3.3. CDN服务能力与用户规模和层数的关系
        5.3.4. CDN服务能力与用户规模的关系
    5.4. 用户到达率服从泊松分布的CDN-P2P融合网络仿真分析
        5.4.1. 用户到达率服从泊松分布模型下的用户规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CDN与P2P技术展望
    6.1. CDN技术展望
        6.1.1. WLAN-CDN融合策略研究
        6.1.2. 小结
    6.2. P2P技术展望
第七章 结束语
    7.1. 论文小结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
致谢



本文编号:3734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3734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9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