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瞬态社会网络动态链接及簇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6:22
本文关键词:离线瞬态社会网络动态链接及簇预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离线瞬态社会网络是指在特定时间、为特定目的设计、持续时间短且面对面接触所形成的离线社会网络。不同于在线社会网络,离线瞬态社会网络能够提供更加真实的信息,但离线瞬态社会网络中的社会关系短暂易变,对于该网络中的预测问题,传统的用于在线社会网络的方法已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离线瞬态社会网络的信息解决网络预测问题是研究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首先对离线瞬态社会网络特征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已有研究考虑离线瞬态社会网络的特征仍不够充分。然后,对链接预测的研究现状和动态簇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分析。针对离线瞬态社会网络与在线社会网络相互链接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统一的预测框架。首先以真实数据集为基础,分析在线社会网络与离线瞬态社会网络之间关联性,验证所提出的基本假设,包括在线社会网络和离线瞬态社会网络为相关网络;若用户在在线社会网络中具有朋友关系,则在离线瞬态社会网络中相遇较为频繁,若用户在离线网络中相遇较为频繁,则更容易在在线社会网络中成为朋友;用户的相遇行为除了受朋友关系影响外,也可能受自身过去行为的影响。根据两个网络之间关联特征,从中提取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将不同影响因素建模为因子函数,建立了相互链接预测因子图模型。最后在真实数据集上完成了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针对位置邻近关系的动态变化性、持续时间短等特征,着重研究离线瞬态社会网络中的多用户位置邻近关系预测问题。首先,提出了离线瞬态社会网络中的相关概念并给出了问题定义。然后,设计了多用户位置邻近关系预测总体框架,包括收集网络片段、构建叠加网络、网络过滤及动态簇发现等步骤。基于此框架,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裂思想的动态簇发现策略,以帮助实现多用户位置邻近关系预测。该挖掘算法是以加权边介数为网络分裂依据,以聚集密度为分裂结束条件,有效地解决邻近关系数量及每个动态簇中用户数量不确定的问题。最后,在两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所提出预测策略的可行性及效率。
【关键词】:离线瞬态社会网络 链接预测 因子图模型 动态簇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93.09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1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离线瞬态社会网络预测问题11-12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12-13
- 2 相关研究分析13-22
- 2.1 离线瞬态社会网络13-15
- 2.2 链接预测15-18
- 2.2.1 同构网络链接预测15-17
- 2.2.2 异构网络链接预测17-18
- 2.3 动态簇的相关研究18-20
- 2.4 本章小结20-22
- 3 离线瞬态及在线社会网络相互链接预测22-42
- 3.1 问题背景及定义22-24
- 3.2 数据观察24-27
- 3.3 基于因子图的相互预测模型27-29
- 3.3.1 因子图模型简介27-29
- 3.3.2 基于因子图的相互预测模型29
- 3.4 在线朋友关系预测29-33
- 3.4.1 模型建立30-31
- 3.4.2 因子函数定义31-33
- 3.4.3 模型推理预测33
- 3.5 离线相遇关系预测33-36
- 3.5.1 模型建立34-35
- 3.5.2 模型推理预测35-36
- 3.6 实验及结果分析36-41
- 3.6.1 实验准备36-37
- 3.6.2 实验结果及分析37-41
- 3.7 本章小结41-42
- 4 离线瞬态社会网络动态簇预测42-55
- 4.1 问题定义42-44
- 4.2 动态簇预测总体框架44-45
- 4.3 动态簇预测原理45-48
- 4.3.1 构建叠加网络45-46
- 4.3.2 加权边介数定义46-47
- 4.3.3 动态簇发现算法47-48
-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48-54
- 4.4.1 实验准备48-51
- 4.4.2 结果讨论51-54
- 4.5 本章小结54-55
- 5 总结与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60-61
- 致谢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琳媛;;复杂网络链路预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本文关键词:离线瞬态社会网络动态链接及簇预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8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49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