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以太网中实时相似性匹配算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速以太网中实时相似性匹配算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以太网 自适应相似性匹配算法 流五元组 距离测度 加权相似性比较函数
【摘要】:在高速以太网中,针对用户行为的特殊性及数据流五元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相似性匹配算法(ASMA-HN)。该算法充分考虑了数据流五元组的随机性分布特点,通过一种改进的XOR-SHIFT算法将数据流分类索引,并提出了同类数据库(SD)及异类数据库(HD)的概念,基于距离测度分别设计了加权相似性比较函数,使得特征值能更精准地匹配到符合要求的数据文件,提高了整体的匹配效率。通过对校园网实际流量的现场测试,证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准性及可适用性,且匹配时间较低,能很好地满足高速网络中相似性匹配业务的需求。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速以太网 自适应相似性匹配算法 流五元组 距离测度 加权相似性比较函数
【基金】:国家“863”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09AA012201)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资助项目(08dz501600)
【分类号】:TP393.1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相似性匹配算法[1]在机器学习及大数据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主要应用于临近副本检测、文本数据检索、协同过滤及高速缓存等方面。匹配算法性能的优劣是关系到能否对高速网络中的数据流进行准确检测的关键。相似性匹配的目的就是在数据库中构建数据元素的距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蒙;康建荣;贾莹媛;刘翘楚;;基于二维哈希表的海量高程点数据去重算法设计[J];测绘科学;2013年06期
2 刘权;赵光胜;王晓东;周兴铭;;认知无线电网络信道交汇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雪莲;无线Ad Hoc网络接入和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振亚;基于MFI-WT算法的蜜网日志分析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吴毛毛;数据流频繁模式挖掘算法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兆明;商业(购物)网站设计与制作[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杜丽方;基于AdHoc中继的蜂窝网络覆盖性能分析与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周兴华;时间序列流的层次聚类和频繁模式的挖掘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毅;高速以太网技术和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剖析[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6年12期
2 郑飞,白英彩;高速以太网与交换以太网及其支持芯片[J];微型机与应用;1995年07期
3 贾克斌,沈兰荪,李和平;校园网建设中的若干关键技术[J];微型机与应用;1996年04期
4 杨晓农;化工设计院计算机技术发展战略及高速网络建设[J];化工设计;1997年03期
5 周继红,马新颐,郑瑞军;南通商检局计算机网络实现100M高速以太网改造[J];检验检疫科学;1997年06期
6 陈年生,吕品;校园网络建设浅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7 苏绍兴,李文;基于无线访问系统的高速以太网研究[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李文,应启戛;基于无线访问系统的高速以太网的机理及应用[J];自动化仪表;2003年12期
9 周林,刘小洛;校园网建设方案的探讨[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顾莉群;高速以太网——宝钢网络发展的方向[J];宝钢技术;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恺;冯登国;曲海鹏;张颖君;;高速以太网即时监控可定制内存访问模型[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IEEE向100Gbps以太网进军[N];网络世界;2006年
2 ;3Com VCN交换机安全高速以太网接入[N];网络世界;2001年
3 ;ACTELIS以太网方案扩展宽带服务[N];通信产业报;2007年
4 朱杰;入侵检测突破性能瓶颈[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5 殷朱 易健;千兆构建高速环境[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6 殷朱;千兆以太网最适用[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7 ;利用ADSL建网吧[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清华紫光MS4242T交换机[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9 ;TP-LINK TL-SL3226P交换机功能全面[N];电脑商报;2005年
10 ;紫光比威BitStream3024TM全面降低网络投资[N];计算机世界;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宏大;基于高速以太网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许子辛;现场级高速以太网的可靠性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彭昊华;高速以太网TOE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杨林;针对40/100G高速以太网多核处理器架构的研究与改进[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李勇;大容量高速以太网信号处理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陈东;高速网络安全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谭敏生;基于掩码匹配的校园网出口流量抽样测量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98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59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