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离映射的网络层主动变迁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3:31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离映射的网络层主动变迁技术研究
【摘要】:网络接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性能的稳步提升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由于传统互联网设计之初主要针对固定有线场景,未充分考虑无线移动场景的实际需求,造成现有移动互联网在主动变迁方面的支持能力不足。本论文的研究工作重点围绕分离映射机制开展网络层主动变迁技术研究,其核心思路是基于一体化网络中接入标识与路由标识之间的分离映射机制,深入剖析网络中用户身份和位置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灵活简单地实现面向网络层主动变迁的功能部署和动态组网。当前一体化网络中分离映射机制的实现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仅考虑了被动变迁的情况,未结合网络状态特点和移动终端的实际需求,完成主动变迁功能;接入标识到交换路由标识的映射大多在某一特定位置完成,无法动态灵活地部署且可扩展性不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的具体工作包括基于分离映射主动变迁功能设计,具体实现流程及细节,验证平台搭建及测试三个部分:首先针对主动变迁功能构建总体方案。设计基于分离映射机制的主动变迁方案;通过深入总结传统互联网协议体系、一体化标识网络技术等内容,提出一种能够完成分离映射机制的灵活部署方案;引入网络层适配的思想,解决现有技术可扩展性较差的问题;结合接入路由器和无线接入点的特征属性,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围绕主动变迁核心模块提出实现步骤。详细阐述该方案的初始化、移动检测、移动注册和映射关系更新等关键流程,分析了该方案在快速切换、路由优化和位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优势;介绍方案实现过程中关键的分离映射模块和映射表模块,并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实现映射条目生成、标识信息更新等动作支持接入路由器和动态可编程接入点之间的灵活部署和配置;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降低系统部署成本。最后面向主动变迁具体要求完成功能及性能验证。通过搭建测试平台验证分离映射基本功能;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两种场景下,分别测试了主动变迁过程中视频业务的流畅程度和下载业务的传输速率;通过采集不同环境下时延和丢包率的具体数值,比较不同切换方案的具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论文所提方案满足各项基本功能需求,且移动终端在实验平台中切换时上层应用传输性能良好。
【关键词】:分离映射 主动变迁 映射更新 可扩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3.0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12-15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15-17
- 2 分离映射及主动变迁机理研究17-33
- 2.1 一体化网络及分离映射机制17-23
- 2.2 基于移动IP技术的主动变迁理论23-31
- 2.3 本章小结31-33
- 3 网络层主动变迁总体方案设计33-47
- 3.1 总体需求分析33-37
- 3.2 方案概要设计37-39
- 3.3 主动变迁基本流程设计39-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4 网络层主动变迁核心模块实现47-63
- 4.1 开发平台介绍47-48
- 4.2 接入模块实现48-50
- 4.3 分离映射功能模块实现50-60
- 4.4 映射表管理模块实现60-61
- 4.5 本章小结61-63
- 5 功能及性能验证63-73
- 5.1 主动变迁功能验证64-69
- 5.2 主动变迁性能验证69-71
- 5.3 本章小结71-73
- 6 总结与展望73-75
- 6.1 全文工作总结73-74
- 6.2 未来工作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79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9-83
- 学位论文数据集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俊宇;王慧强;马春光;卢旭;吕宏武;;一种基于DAG动态重构的认知网络服务迁移方法[J];软件学报;2014年10期
2 战立松;奚宏生;王子磊;;基于OpenFlow的流媒体云服务迁移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4年12期
3 张宏科;苏伟;;新网络体系基础研究——一体化网络与普适服务[J];电子学报;2007年04期
4 杨冬;周华春;张宏科;;基于一体化网络的普适服务研究[J];电子学报;2007年04期
5 董平;秦雅娟;张宏科;;支持普适服务的一体化网络研究[J];电子学报;2007年04期
6 李丹,吴建平,崔勇,徐恪;互联网名字空间结构及其解析服务研究[J];软件学报;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伟;身份与位置标识分离映射解析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董平;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映射的可扩展路由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48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64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