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
本文关键词: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
【摘要】:目前国内存在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互联网支付清算、互联网信用业务以及网络货币等四大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目前在各自业务领域的影响整体较小,对银行部门影响短期有限但长期可能较为深远,对金融体系整体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但目前极为有限。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是传统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理念、思维、流程及业务等方面的延伸、升级与创新。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两面性,目前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主要风险环节在于强化了风险的内在关联性。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兼具包容性和有效性,建立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发展框架。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监管改革研究”(批准号:13AJY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49;F832
【正文快照】: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务模式,其存在的意义、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以及对金融稳定甚至对货币政策等的影响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学界对此亦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互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明雄;;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解析[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年03期
2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3 陶娅娜;;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年11期
4 许荣;刘洋;文武健;徐昭;;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03期
5 安邦坤;阮金阳;;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法律准则[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03期
6 叶湘榕;;P2P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03期
7 王曙光;孔新雅;徐余江;;互联网金融的网络信任:形成机制、评估与改进——以P2P网络借贷为例[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05期
8 吴晓光;陈捷;;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细分浅析[J];武汉金融;2011年02期
9 王汉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挑战[J];中国金融;2013年24期
10 龚明华;;互联网金融:特点、影响与风险防范[J];新金融;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婷;;非金融机构支付发展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3 邱峰;;商业银行直面互联网金融强势来袭的冲击和挑战[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年05期
4 文祖校;;加强对金融机构高风险产品反洗钱管控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3年10期
5 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3年11期
6 张明哲;;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年12期
7 张宏;;美国P2P网贷平台的法律规范及对中国的启示——以美国Prosper网站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20期
8 张启文;张京华;;农村金融体系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黑龙江省64个县(市)样本[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宋梅;;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3期
10 王曙光;张春霞;;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J];长白学刊;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勇;;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启示[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焦爱军;马卿;李同英;杨智伟;白晓辉;刘俊强;;内生式绿色金融网络信息服务与中小企业转型[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仍明;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2 苏薪茗;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涛;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白静;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法律规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3 彭钰;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4 张飞腾;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杜晓峰;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高策;基于需求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7 刘瑾;北京农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黄倚嘉;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9 刘稀;我国电子合同订立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10 张勇;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曙光;;市场经济的伦理奠基与信任拓展——超越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钱小安;建立中国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想[J];财经科学;2002年01期
3 巴曙松;杨彪;;第三方支付国际监管研究及借鉴[J];财政研究;2012年04期
4 杨东;;论金融法制的横向规制趋势[J];法学家;2009年02期
5 张玉喜;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6 王小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网络银行顾客信任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09期
7 董安生;;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法律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8 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年11期
9 桑榕;金融业混业经营风险辩析及防范[J];经济导刊;2004年11期
10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易娴;;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与合作[J];财会月刊;2014年14期
2 孙绮悦;;传统金融到现代金融的变迁与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3期
3 王旭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4期
4 姚遂;张宏彦;;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与传统金融机构兴衰的内在联系[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叶佳蓉;杨加猛;;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探讨——基于余额宝影响视角的分析[J];电子商务;2014年06期
6 罗灿;王明宇;;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模式和风险探析[J];电子商务;2014年03期
7 王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存模式探析[J];建材世界;2014年02期
8 纪井发;;互联网金融对实体银行的影响[J];福建金融;2014年05期
9 莫易娴;;互联网时代金融业的发展格局[J];财经科学;2014年04期
10 熊学萍;传统金融向绿色金融转变的若干思考[J];生态经济;2004年11期
,本文编号:677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67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