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

环境信息化建设战略管理体系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11:23
  针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从环境信息化目标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获取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信息系统体系和评估监督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环境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框架,用于指导环境信息化建设。 

【文章来源】: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2,4(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环境信息化建设战略管理体系框架研究


环境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基础设施体系)

体系图,环境信息,资源体系,国家


1.6环境信息获取体系环境管理和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和全面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获取是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污染源监督监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生态质量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是目前环境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环境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利用对地观测技术、物联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感知技术,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和监控信息获取体系(图2),实现环境监测“测得到、测得准、测得快”,实现卫星遥感数据获劝空间无缝、时间连续、要素齐全”[3]。环境信息获取体系建设也要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数据”的管理模式,通过购买社会化经营的方式获取环境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图2天、空、地一体化的环境信息获取体系1.7环境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环境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对于提高政府宏观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环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整个信息化的核心内容。随着环境管理业务的不断深化,环境信息获取能力不断提高,对环境信息共享服务、开发和利用的需求日益迫切,构建环境信息资源体系是环境信息化的重要建设内容,是环境管理业务协同和联动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保障,是不断拓展环境信息应用深度和广度的重要举措。环境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包括由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管理、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应急、核与辐射、环境科技与产业、环境政务等业务板块和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环境背景数据、环境专题数据等业务支撑板块组成的环境信息资源目录和联动更新的国家、盛市三级环境数据中心(图3)。三级数据中心将涵盖环境要素齐

体系图,环境信息,监督体系,信息化工程


将建立统一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应用架构和部署架构组成的环境信息技术结构,并应用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和资源共享。环境信息系统体系建设包括环境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环境应急指挥平台、环境业务管理平台和环境业务服务平台等内容[4]。图3环境信息资源中心1.9环境信息评估监督体系目前,中国政府信息化工程项目缺乏有效的评估审核制度。政府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有审计部门对其进行财务和绩效审核,但重点在财务方面,绩效考核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需要建立重大环境信息化项目监理和绩效评估机制,对项目投资及其效益进行全程跟踪评估。环境信息化评估监督体系需要建立内部评估监督和外部第三方评估监督机制,对项目投资及其效益进行全程跟踪评估,切实发挥环境信息化的效益。2总结环境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建设的过程,需要围绕环境保护业务需求,按照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总体框架体系,通过延续不断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加以推进[6]。信息化实践证明,缺乏信息化总体战略管理思想、总体战略规划、总体框架体系,必然导致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健康,导致信息资源不共享、业务系统不协同,形成“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信息化绩效不明显。本文围绕当前环境保护业务需求,总结多年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从目标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获取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信息系统体系和评估监督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环境信息化战略管理体系框架,为环境信息化建设思路、长远规划和发展提供指导,为重大环境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总体布局提供参考,为信息化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信息共享管理机制研究[J]. 魏斌.  中国环境管理. 2012(02)
[2]环境信息化标准的发展[J]. 刘定.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0(01)



本文编号:3344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anlueguanli/3344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5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