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形成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形成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内幕交易 现状分析 形成机制 经济后果 政策建议
【摘要】: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要求信息能够准确充分及时的披露给投资者。曾参与过俄罗斯、乌克兰、印尼等国《证券法》改革的美国斯坦福大学Bernard Black教授认为,强有力的资本市场必须具备两个首要条件:其一,投资者可以公平地获得赖以评估公司价值的信息、;其二,投资者相信公司的内幕人员不会骗走他们的投资。 然而在现实中,信息披露却存在严重的差异,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及时传递给投资者。内幕交易正是基于这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不道德行为,虽然我国证监会逐渐认识到内幕交易的危害性,并加大了对市场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的监控,陆续查处了内幕交易案几十起,但并未从根本改变和有效监管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现状。内幕交易行为的猖獗严重干扰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 因此,本文认为正确认识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形成机制和经济后果,有如下研究目的:(一)通过对内幕交易形成机制的研究,为内幕交易的监管措施和治理途径提供理论依据;(二)通过研究内幕交易行为的市场反应,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正确认识内幕交易带来的市场危害,形成正确的投资价值和理性的投资观念,以克服非理性投资情绪的影响;(三)深入研究内幕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加强公司治理、防范内幕交易、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和提高公司价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以上分析,运用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事件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出发,系统研究了内幕交易行为的形成机制和经济后果。其中形成机制的分析分别从内幕交易形成的前提条件、激励动机、行为环境和行为契机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为了明晰内幕交易造成的经济后果,分别对内幕交易产生的市场影响和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包括了内幕交易发生后对股票收益率、市场投资者情绪、信息的不对称性、上市公司融资成本、投资水平等的几个方面的影响。并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大量案例进行研究,为更全面认识内幕交易的后果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全文共分为八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第一章为全文的导论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释义与本文研究有关的关键概念、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以及本文的预期创新,在全文中起到介绍概括的作用。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从内幕交易与超额收益、内幕交易与公司治理、内幕交易与资本市场、内幕交易与上市公司、内幕交易与政府监管这五个方面来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指出内幕交易现有研究的缺陷和空白,为后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第三章为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的理论框架。本部分主要运用有效市场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全面剖析。该部分笔者一方面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内幕交易行为对于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代理理论和信启、不对称理论得出了内幕交易本质是一种代理问题的表现的结论。 第四章是对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现状进行分析。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对于内幕交易行为规制的立法进程,以及我国目前规制内幕交易的法律框架和执法依据。同时,根据证监会对内幕交易的公开惩处,本章收集了我国内幕交易的数据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对当前我国内幕交易的行为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形成机制,分别从内幕交易产生的前提条件、激励动机、行为环境以及发生契机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一)信息不对称是内幕交易发生的前提条件,在具有信息优势的前提下,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内幕交易者行为人必然利用信息优势进行获利;(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公司治理水平和政府监管的不完善为内幕交易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空间;(三)上市公司非正常重大事件的发生为内幕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机,利用重大消息获利成为内幕交易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研究内幕交易的事后市场反应。本章选取了黑色样本和白色样本进行配比,对事后窗期间的两组样本的超额收益率、投资者的情绪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一)事后窗期间,相比未进行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进行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超额收益率明显偏低;(二)事后窗期间,进行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情绪明显偏低;(三)事件窗期间,相比于未进行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性更加严重。 第七章探究了内幕交易给上市公司带来的经济后果。从内幕交易当事人和上市公司两个角度进探讨。研究发现:(一)内幕交易会对上市公司的融资产生影响。内幕交易发生后会导致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增加,包括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二)内幕交易会对上市公司投资水平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未进行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进行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未来新增投资下降。(三)内幕交易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其他经济后果:内幕交易会使的上市公司面临高额的民事诉讼;同时会致使上市公司正在进行的重大决策和方案搁浅或终止;内幕交易还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声誉。 第八章,是本文的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从法律层面、上市公司制度建设以及内幕交易监控技术的角度提出完善内幕交易监管的政策建议。 三、学术创新和贡献 第一,本文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内幕交易的形成机制。在现有内幕交易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从内幕交易形成的前提条件、激励动机、行为环境和发生契机四个层面进行研究,丰富了我国关于内幕交易研究的理论与实证文献,为我国证券市场进行内幕交易监管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本文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内幕交易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带来的经济后果。在国内已有的关于内幕交易的研究文献中,对内幕交易的事后经济后果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希望能在该方面进一步完善关于内幕交易的经济影响和经济后果的相关理论文献。 第三,在对内幕交易产生的经济后果的衡量上,本文突破了以前文献定性分析的思路,对经济后果进行了量化研究。一方面在指标的衡量上,引入了投资者情绪、信息不对称程度、资本成本、投资水平等系列指标;另一方面在研究方法上不仅注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而且使用了案例法进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更加全面。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宁;;广东证监局:建立和完善内幕信息管理制度——广东证监局协调多部门,深入推进内幕交易防治专项工作[J];商品与质量;2011年21期
2 郑凡轩,唐伦飞;上市公司内幕交易行为的原因分析[J];经济界;2004年06期
3 郑凡轩,邢振荣;上市公司内幕交易规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张虹海;;坚持“三公”原则 严禁内幕交易[J];中国金融;1993年06期
5 唐凯林;;违规的投资回报率[J];英才;2005年02期
6 朱小平;杨扬;;从“高淳陶瓷案”看我国上市公司内幕交易及信息传递[J];财务与会计;2011年05期
7 肖淑芳,李阳;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露与股价异动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赵兵,彭燕飞;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制度刍议[J];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07期
9 众甫;;“杭萧钢构案”的真正毒瘤[J];中国企业家;2007年09期
10 ;炒股11天赚17万 “副市长股神”涉嫌内幕交易[J];资源导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卫清;;我国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失效的成因与对策[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廖雪洁;刘汉民;;垄断国企高管薪酬现状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叶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5 黄少安;钟卫东;;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与股权融资偏好——对中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解释[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曹汛;;浅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2003年
7 浙江省内审协会课题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8 ;上市公司内审工作的思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9 金山;陈盈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法律与财务会计对接评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10 徐向艺;陈振华;马磊;;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李坤;打击内幕交易 上市公司须重兵布防[N];证券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舟子;节后持股慎选机构重仓股谨防上市公司隐现内幕交易[N];华夏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杜雅文;深圳证监局:信披不能走“偏门”[N];中国证券报;2011年
4 杨雪婷;上市公司利好频遭提前泄露[N];北京商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蒋家华 吴铭;“魔不压道 事在人为”[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朱宝琛;重组内幕交易成监管主要矛盾 证监会首提五大关系[N];证券日报;2010年
7 记者 辛红;严禁内幕交易操纵股价[N];法制日报;2009年
8 李侠;《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发布实施[N];金融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白宝玉;*ST唐陶重组揭晓前灰幕:六对核心当事人夫妇炒股牟利[N];证券日报;2009年
10 周科竞 商报记者 况玉清 张陵洋;停牌前暴涨成A股“潜规则”?[N];北京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余海;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伟;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形成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沈冰;中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的形成机理与识别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潘丽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影响因素和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巩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7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8 李绪富;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华;论我国证券内幕交易及其监管的法律问题[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宁虹超;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年
3 赖培聪;完善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葛岩;我国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张艳平;论我国内幕交易与行政处罚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戴健;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徐小霞;论证券市场上的内幕交易[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胡杰;论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10年
9 覃峰;我国内幕交易法律监管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10 许征文;中美内幕交易法律制度比较[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353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35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