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基于信用评级角度对我国特殊债券 ——城投债的风险进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07 03:27
  受我国中央和地方实行财政两级分税制的限制,我国地方政府在基础建设上时常捉襟见肘。为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难问题,我国债券市场衍生出一个新的券种—城投债,它是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股权、收费权、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形式发行的债券,进而将募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我国第一只城投债是1992年上海城投公司发行的5亿浦东建设债,当时浦东刚改革开放,党和国家给予上海市政府连续10年每年发行5亿元建设债券的优惠政策。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国家一方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民生工程,如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太多的风险积聚在银行一个机构容易带来大的灾难,遂扩大企业债的发行规模。地方政府面对搞建设需要钱而发行企业债又得到政策支持这些有利条件,加快了城投债的发行速度,促使城投债规模在2009年后得到爆发性增长。然而城投债不等于地方政府债,因发债主体资质、债券期限、发行规模等不同,其违约风险不同,其发债主体主要承担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土地一级市场开发...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信用评级角度对我国特殊债券 ——城投债的风险进行分析


债券历年发行规模

占比,债券评级,债券,债券发行人


数据来源:wind、中债网图2:债券品种发行占比2.2债券评级业状况2.2.1债券评级的定义与作用信用评级业是依附于债券市场而发展的,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信用评级产生的理论基础,信用评级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影响债券信用风险的因素,如债券发行主体资质、债券的发行量、发行方式、种类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评定其债务偿还能力和意愿,约定用简单明了的符号表示出来。信用评级既反映了债券发行人的偿债能力,也反映了债券信用增级的力度,是衡量债券发行人偿债能力的一个标志。作为市场参与者在购买债券时只需通过等级符号便可知债券的风险级别,不需自己在众多的债券中分析各自的风险情况,甚至是亲自调研债券发行单位,这相比于股票操作

发行规模


发行总额为878亿元,2009年的发行总额相当于上一年的3倍,也基本上等于过去16年城投债发行的总额。我们从2000一2010年6月底所有发行的信用债券来看,企业债(含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共发行了2341期债券,共45,948亿元,而以各种形式发行的城投债总额就达11221.4亿元,共436期,约占企业债市场的1/4,其中短期融资券126期,金额15巧.9亿;中期票据57期,金额1262亿元;企业债253期,金额8443.5亿元。2010年城投公司企业债的发行,受到下半年融资平台债务清理政策的冲击,但也达到1530亿元。城投债发行一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市政建设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多为非经营性项目或者盈利能力较差。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普遍面临较大压力,市政建设的投资空间有限,依靠银行贷款并不能完全解决巨大的资金缺口,城投债有利于融资渠道多元化,也更适合市政建设的资金需求特点。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其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多为非经营性项目或者盈利能力较差,也加大了投资者的信用风险。25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现状及风险评估[J]. 李湛,曹萍,曹昕.  证券市场导报. 2010(12)
[2]后危机时代我国评级行业的发展取向[J]. 冯光华.  中国金融. 2010(23)
[3]主权信用危机引发政府调查——谁来QC信用评级机构[J]. 白琴,孙衍凯.  经营管理者. 2010(17)
[4]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罪与罚[J]. 张锐.  决策与信息. 2010(08)
[5]信用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J]. 何平,金梦.  金融研究. 2010(04)
[6]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 程华南.  金融纵横. 2010(02)
[7]城投债,地方政府信用的透支?[J]. 涂盈盈.  经济视角. 2010(02)
[8]信用评级业监管研究的中外比较与启示[J]. 何运信,赵静.  征信. 2009(04)
[9]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J]. 刘颖,孙月秋.  中国货币市场. 2008(12)
[10]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开放[J]. 吴晓灵.  中国金融. 2008(02)



本文编号:3421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421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