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的投资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7 03:10
  我国的融资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任务是动态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优化直接融资的内部结构,具体就是融资渠道、融资工具多元化和分层化的过程。可转债对于筹资者而言具有筹资能力强、业绩压力轻、融资成本低、有利于资本结构优化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等优势,是理想的融资工具;而对于投资者而言,本金偿还风险得到了严格控制,并能获得多方面收益,是投资、投机兼宜的投资工具;另外,可转债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吸引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可以说,发展可转债是我国融资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针对融资工具中可转换债券融资与柔性投资的关系,运用实物期权思想进行模型刻画,揭示发行可转债的公司选择项目的特征、投资时点及其他柔性决策的一般原理,对于我国可转债发行公司的融资行为与投资行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传统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期权博弈方法建立模型,研究了企业中存在的代理关系的契约激励问题,以更有效得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代理成本问题;通过研究,提供了一种契约约束的方法,得出了包括经理层工资水平、投资时机及投资收益等款项的一种最优契约,使股东可通过契约激励和非物质性惩罚的措施使公司经理层能真正付出自己的...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引言
        1.1.2 可转债的特征分析
        1.1.3 国内外可转债市场的发展状况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安排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可转债理论研究综述
    2.2 融资与柔性投资决策互动研究综述
        2.2.1 柔性投资决策的研究
        2.2.2 融资与投资决策互动的研究
    2.3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2.3.1 委托代理理论基本模型
        2.3.2 委托代理关系的模型研究
        2.3.3 委托代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3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3.1 静态评价方法
        3.1.1 投资平均报酬率(ARR) 法
        3.1.2 回收期法
    3.2 现金流贴现法
        3.2.1 净现值(NPV) 法
        3.2.2 内部收益率(IRR)法
    3.3 实物期权方法
        3.3.1 实物期权的概念
        3.3.2 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的比较分析
        3.3.3 实物期权方法的分析框架
    3.4 期权博弈分析方法
        3.4.1 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思想
        3.4.2 期权博弈方法的分析框架
    3.5 NPV 方法与实物期权方法的比较
    3.6 NPV 方法、实物期权和期权博弈方法投资判别标准的比较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委托代理问题的期权博弈分析
    4.1 模型框架
        4.1.1 模型假设
        4.1.2 情形分析
    4.2 不存在代理问题的一阶占优模型
    4.3 存在代理关系的模型
        4.3.1 模型构建
        4.3.2 模型求解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投资分红的柔性模型分析
    5.1 模型框架
        5.1.1 模型假设
        5.1.2 投资和分红的政策分析
        5.1.3 边界条件
    5.2 柔性分析
        5.2.1 “不行动”区域的分析
        5.2.2 分红阀值的研究
        5.2.3 投资阀值的研究
        5.2.4 投资和分红边界的确定
        5.2.5 “不行动”区域价值函数的确定
    5.3 数值释例与仿真分析
    5.4 另一种模型的思路分析
        5.4.1 模型假设
        5.4.2 模型框架
        5.4.3 求解思路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本文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计算机仿真分析MATLAB7.0 程序
    B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主要成果



本文编号:3792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792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