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从卢卡奇布莱希特论争思考中国新时期现实主义理论问题

发布时间:2016-08-23 11:00

  本文关键词:探布莱希特理论与中国文化间的相互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大学》 2011年

从卢卡奇布莱希特论争思考中国新时期现实主义理论问题

武强  

【摘要】:匈牙利文学理论家卢卡奇和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围绕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引发了长达几十年的论争,在西方文论史上也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学术论争之一,尤其是涉及到现实主义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的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文艺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面对当前文艺发展的多元化共生现象及现实主义发展状况,我们对中国现实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发展状况的简要回顾时,发现现实主义理论在当今中国的处境,与卢卡奇和布莱希特的论争所反映的理论问题,与中国文艺现代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能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发展提供具有参照价值的思想资料,从而引发我们对现实主义理论更深入的思考。 中国现实主义的发生发展,既离不开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观念演变,又包含着对西方现实主义理论观念的汲取,在各种文艺观点的碰撞中,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具有悠久历史的现实主义,必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面对各种文化现象的丛生、现实主义主体地位的丧失和影响力的不断消解的境遇,现实主义正以发展性、包容性、创新性满足大众审美诉求,也用推陈出新的作品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现实主义在多元化和不断更新中保持并获得了永不衰竭的生命活力。 本文将以卢布之争为理论基点,以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发展为研究对象,在综合梳理其论争的缘由、分歧和产生分歧的原因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卢布之争的现实启示意义,分析了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发展中众多论争存在的问题及其启发,论证了现实主义内涵的丰富性,依据充实论据阐明了现实主义精神的恒久动力和现实必要性,并试着提出在多元化格局中现实主义的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深化现实主义的文艺功能,以促进人们对新时期现实主义的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2
  • 一、卢卡奇与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论争12-22
  • 1.1 论争的缘由12-13
  • 1.2 论争的分歧13-18
  • 1.3 产生分歧的原因18-22
  • 二、中国新时期文艺论争与现实主义理论问题22-27
  • 2.1 新时期文艺论争中的现实主义观点22-25
  • 2.2 文艺论争中反映出的现实主义理论问题25-27
  • 三、关于中国新时期现实主义文论的思考27-42
  • 3.1 现实主义内涵辨析27-30
  • 3.2 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恒久动力30-33
  • 3.3 在多元化格局和创新中发展现实主义33-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闻生;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论析[J];东南学术;1994年01期

    2 赵仲英;论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总体性范畴[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3期

    3 马驰;艺术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形式——卢卡奇对艺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论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周穗明;“新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卢卡奇等人的理论贡献[J];学术研究;1998年01期

    5 李玉娟;青年卢卡奇异化理论评析[J];前沿;2001年07期

    6 周嘉昕 ,张亮 ,吴勇力;回到《历史与阶级意识》之前的卢卡奇[J];博览群书;2005年03期

    7 M.布尔;郭官义;;评卢卡奇[J];世界哲学;1986年01期

    8 赵桂琴;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苏平富;卢卡奇的主观辩证法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10 车玉玲;关于历史进程中主体作用的探索——论青年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J];求是学刊;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双利;;从韦伯到马克思——再论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双重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2 张双利;;内在的超越——卢卡奇论辩证法与革命之间的内在关联[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刘振起;;“自然即社会范畴”思想解读——浅析卢卡奇的历史—自然观[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麦克尔·勒威;张双利;;麦克尔·勒威教授访谈[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6 陈学明;;渴望总体性[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7 刘思;;布莱希特戏剧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误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拥军;;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兼评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宁媛;;中西“物化”观之比较[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冬云/编写;[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 黄力之;[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周宪;[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徐淼;[N];中国贸易报;2010年

    5 袁一达(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99级博士生);[N];云南日报;2001年

    6 王凤才;[N];学习时报;2004年

    7 傅烨珉;[N];上海金融报;2007年

    8 陶子;[N];文艺报;2004年

    9 张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本刊记者 韩谨;[N];证券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王银辉;穿越“晦霾”走向新生[D];河南大学;2012年

    4 卢炜;从辩证到综合[D];苏州大学;2006年

    5 袁一达;卢卡奇晚年三大理论创新[D];北京大学;2002年

    6 杨建梓;寻找回归之路[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7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9 叶长海;布莱希特与贝克特之后[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10 李时学;20世纪西方左翼戏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强;从卢卡奇布莱希特论争思考中国新时期现实主义理论问题[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贾敏;卢卡奇“类”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苏昌强;论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璟;探布莱希特理论与中国文化间的相互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俊梅;卢卡奇早期辩证法思想述评[D];河南大学;2010年

    6 闵志荣;从“误读”走向创新[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立群;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立明;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简论[D];吉林大学;2011年

    9 汪艳艳;布莱希特视野中的中国戏曲表演[D];安徽大学;2012年

    10 刘恒贵;卢卡奇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探布莱希特理论与中国文化间的相互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0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0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