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在哪个省_敦煌壁画_《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敦煌讲史变文叙事艺术再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海洋大学》 2008年
敦煌讲史变文叙事艺术再探
闫春娟
【摘要】: 敦煌变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古代文学与近代文学之间的连锁。其中讲史变文受中国史传叙事传统、诗骚传统、民间口头表演传统的影响,采用韵散相间的讲唱形式来叙述历史人物故事,体现出了独特的叙事特色,大大影响了其后的多种文学样式。本文主要从讲史变文对唐前史传叙事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诗化叙事艺术、民间口头表演叙事艺术三个方面论述讲史变文叙事艺术,力求对讲史变文进行综合的、立体的研究。通过对讲史变文叙事艺术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讲史变文乃至敦煌变文叙事艺术的认识,能更好的理解其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包括引论、正文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原由。然后对敦煌变文进行了界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在对讲史变文研究现状评述中,发现前贤对讲史变文叙事艺术的研究还不太多,论述了前贤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可待研究之处。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部分论述敦煌讲史变文对唐前史传叙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关于讲史变文在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上对唐前史传叙事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前贤还没有具体论述,本文进行了重点、详细的分析。这部分在借鉴国外叙事理论分析的同时,还特别注意立足中国文学、文化的实际,运用杨义和陈平原等的叙事理论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讲史变文的诗化叙事艺术,探讨诗骚传统对讲史变文叙事的影响,这是前贤还没有论述的新角度。这部分主要从讲史变文语言形式的诗化特点;引用、化用诗句;营造意境;丰富的抒情意象;景物描写增多等方面分析其诗化叙事艺术。 第四部分主要借用国外的表演理论分析讲史变文的民间口头表演叙事艺术。用国外的表演理论分析讲史变文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分还采用对讲史变文的文本分析和联系尚存的、具有类似性质的表演艺术——评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图画的配合和声口的转换对讲史变文叙事艺术的影响。 第五部分为总结部分。多种文体、多种因素在讲史变文中互相融合、渗透、影响,形成了讲史变文独特的叙事艺术,既继承了以前文学创作的经验,又促进了古代文学作品叙事技巧的进一步发展。讲史变文叙事中表现出了官方的书面史传叙事和民间口头表演文学叙事的融合、诗骚的雅与民间的俗的融合、叙事和抒情的融合、具有虚构性,文学性增强等特点,更让我们深刻地理解讲史变文在文学由雅向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注重线性和非线性兼具的叙事模式转变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蕊;试论敦煌变文的文学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福岩;表演理论与民间故事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李明;敦煌变文的名与实[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刘树胜;正史·传说·讲唱文学——由《伍子胥变文》看伍子胥故事的嬗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4 高国藩;敦煌本王昭君故事研究[J];敦煌学辑刊;1989年02期
5 刘瑞明;《王昭君变文》再校议[J];敦煌学辑刊;2000年01期
6 刘瑞明;《汉将王陵变》与《捉季布传文》校注[J];敦煌学辑刊;2002年02期
7 俞陶来;《李陵变文》初探[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8 张鸿勋;变文研究述评二题──敦煌变文研究回顾与思考之一[J];敦煌研究;2000年02期
9 王宗祥;黾勉求真 集其大成──评《敦煌变文校注》[J];敦煌研究;2000年03期
10 黄亚平;伍子胥故事的演变——史传系统与敦煌变文为代表的民间系统的对比[J];敦煌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锋,王恒展;简论宋元话本小说对《剪灯新话》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2 赵晔;;论《聊斋志异》中的龙虎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3 倪浓水;;《聊斋志异》涉海小说对中国古代海洋叙事传统的继承和超越[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4 熊文斌;;寓于《婴宁》中的三大悲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5 杨士钦;;试谈《聊斋志异》中的“士人从商”[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6 王修志;;《黄英》重复叙事修辞解构[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7 李军宏;;点铁成金 化腐为奇——谈《聊斋志异》重构“本事”的史才[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8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9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10 栗亮;;从《罗刹海市》看蒲松龄的人生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鄢然;;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政治意识与叙事策略[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5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舒耘华;;古典小说中的物化现象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相龙烽;;“道成肉身”与神话思维——《圣经》隐喻的始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乐亭皮影的佛教因素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绍杰;《名利场》叙事技巧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思哲;叙事学视野下的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玉荣;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昊;敦煌本《秋胡小说》叙事研究二题[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曲金良;变文的讲唱艺术—转变考略[J];敦煌学辑刊;1989年02期
3 俞陶来;《李陵变文》初探[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4 郭淑云;敦煌《百鸟名》《全相莺哥行孝义传》与《鹦哥宝卷》的互文本性初探[J];敦煌研究;2002年05期
5 王昊;;敦煌本《唐太宗入冥记》的拟题、年代及其叙事艺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9期
6 李紫薇;试析变文对白话小说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纪德君;敦煌演史类变文的美学特征及其小说史意义[J];江海学刊;2001年06期
8 李红梅;;变文与唐朝通俗叙事文学[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梁达胜;;论佛经文学对敦煌变文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10 刘惠萍;;在书面与口头传统之间——以敦煌本《舜子变》的口承故事性为探讨对象[J];民俗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洪波;唐代变文对明清神魔小说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福岩;表演理论与民间故事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牛龙菲;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且谈变文之“变”[J];敦煌学辑刊;1983年00期
3 江蓝生;《敦煌变文集》校记补议[J];敦煌学辑刊;1984年01期
4 单芳;;论敦煌说唱文学的叙事艺术[J];敦煌研究;2005年06期
5 齐裕焜;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类型的演变[J];福建学刊;1993年05期
6 朝戈金;口头·无形·非物质遗产漫议[J];读书;2003年10期
7 裘锡圭;汉简中所见韩朋故事的新资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刘凯鸣;;敦煌变文校勘复议、补遗[J];兰州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9 程蔷;祭祀与民间行为叙事[J];民俗研究;2001年01期
10 李靖;美国民俗学研究的另一重镇──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文化志研究中心[J];民俗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惠新;;《敦煌变文校注》评介[J];中国语文;1999年06期
2 罗亮;;《敦煌变文校注》误注一则[J];汉字文化;2011年02期
3 马国强;敦煌变文校注商榷[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4 刘君敬;;敦煌变文校正二例[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01期
5 赵静莲;;《敦煌变文校注》商榷一则[J];汉字文化;2010年03期
6 马国强;敦煌变文校注琐议[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7 刘传鸿;;读《敦煌变文校注》札记三则[J];中国语文;2006年02期
8 曾良;;敦煌变文字词考[J];中国语文;2006年05期
9 陈春风;;敦煌变文《庐山远公话》补校二则[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匡存玖;;论敦煌变文兼语式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J];语文学刊;2007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伟琴;敦煌变文作时作者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尹雪华;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温振兴;《祖堂集》助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虎;唐五代小说语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詹绪左;《祖堂集》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叶建军;《祖堂集》疑问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闫春娟;敦煌讲史变文叙事艺术再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武晓玲;《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商榷[D];苏州大学;2002年
3 尤翔;敦煌讲史类变文的流变[D];浙江大学;2007年
4 乔学明;回眸成长 岁月如歌[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潘晟;美国汉学家梅维恒的变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叶松华;《祖堂集》量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钱光胜;敦煌文学与唐五代敦煌之地狱观念[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吉华;近代比较句的历时考察[D];苏州大学;2009年
9 崔善熙;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与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的‘之’字偏正结构用法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敦煌讲史变文叙事艺术再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4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4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