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域下当代小说中寡妇形象书写
本文关键词:性别视域下当代小说中寡妇形象书写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小说 寡妇形象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性别视域
【摘要】:从古至今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寡妇形象不胜枚举,追根溯源寡妇是封建父权制文化的受害者。在封建社会,强大的父权文化思想禁锢着她们的思想与情感,她们大多处于物质匮乏的生存困境以及情感孤独与压抑的精神状态之中。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寡妇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被发现。在当代文学时期,文学作品中寡妇形象出现新的系列类型,随着“新启蒙”思潮与性别文化研究的兴起,女性形象的文化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入发展,性别视域研究与女性形象也成为被关注的对象。作为女性的寡妇形象受性别书写影响在文本中呈现出不同特征,男作家在文本中有意无意流露出的男权思想与女作家在文本中极力彰显的女性意识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主要以当代文学“十七年”时期与新时期的小说为研究范围,不包括文学创作相对处于停滞状态的“文革”时期。本文立足于社会性别视域对寡妇形象的性别书写进行分析与研究,分析寡妇形象的审美意义,反思关于双性和谐的性别诗学构想与关注弱势群体和任重道远的女性解放等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首先是关于寡妇形象的理论界定及其内涵。其次,关于寡妇形象的社会性别视域研究的思考。再次,梳理寡妇形象的文学史演变过程以及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寡妇形象的内涵。第二部分对当代小说中寡妇形象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归纳与分类,主要分为三大类:臣服于父权制度下的寡妇形象、铁闺阁中迷失挣扎的寡妇形象、挣破男权樊篱寻找自我的寡妇形象。并且研究不同类型的寡妇形象包涵的丰富内蕴及其复杂成因,揭露封建父权制对寡妇的戕害,探讨作为寡妇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艰难之路。第三部分探讨男性书写与当代小说中的寡妇形象,主要从题材、话语、视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男作家习惯选取宏大题材,文本中呈现出一种男性话语霸权模式,而且男作家总是从男性视角塑造女性形象,从而造成了作为寡妇的女性在文本中处于边缘位置,导致她们处于一种“在场的缺席”状态。第四部分探讨女性书写与当代小说中的寡妇形象,女作家习惯选取亲近日常生活的琐碎题材,在话语模式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她们习惯从女性视角来关注女性,作为寡妇的女性的独特生命体验和自我主体性在文本中得到展现。第五部分从性别视域角度分析寡妇形象的性别书写,关注作家创作主体与文学作品客体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分析男作家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男权话语与男权思想,进而反思女性解放的任重道远。另一方面,分析女作家的女性意识与女性生存困境的焦虑。第六部分研究性别视域下当代小说中寡妇形象的价值与理性反思,主要分为文学与文化两个层面。文学层面主要包括美丑共存的审美意义和双性和谐的性别诗学构想的文学反思,文化层面主要包括关于关怀弱势群体与妇女解放等社会问题的反思。
【关键词】:当代小说 寡妇形象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性别视域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0.1 本文研究思路10-11
- 0.2 研究现状11-12
- 0.3 研究方法及价值12-14
- 1 寡妇形象理论阐释及文学史演变14-23
- 1.1 寡妇形象的理论内涵14-16
- 1.2 寡妇形象的性别视域研究16-17
- 1.3 寡妇形象的文学史演变17-23
- 1.3.1 古代文学中寡妇形象:封建伦理文化的牺牲品17-18
- 1.3.2 现代文学中寡妇形象:作为“人”被发现18-20
- 1.3.3 当代文学中寡妇形象:女性意识艰难觉醒20-23
- 2 当代小说寡妇形象系列类型23-36
- 2.1 臣服于父权制度的寡妇形象23-27
- 2.1.1 男性模仿:被雄化的铁寡妇23-25
- 2.1.2 丧失自我:被扭曲的异化者25-27
- 2.2 铁闺阁中迷失挣扎的寡妇形象27-31
- 2.2.1 解构母性神话:“善恶”共存的寡母27-29
- 2.2.2 宣泄生命欲望:灵与肉的挣扎者29-31
- 2.3 挣破男权樊篱寻找自我的寡妇形象31-36
- 2.3.1 彰显女性救赎精神:宽厚仁慈的地母31-33
- 2.3.2 高扬女性主体性:独立自主的强者33-36
- 3 男性书写与当代小说寡妇形象36-44
- 3.1 疏离日常的宏大题材:寡妇被边缘化36-38
- 3.2 理性、阳刚的男性话语霸权:言说“他者”38-40
- 3.3 男性叙述视角:寡妇“在场的缺席”40-44
- 4 女性书写与当代小说寡妇形象44-51
- 4.1 女作家亲近日常的琐碎题材:寡妇置身其中44-46
- 4.2 感性、阴柔的女性话语模式:言说自我46-48
- 4.3 女性叙述视角:重视寡妇的生命体验48-51
- 5 寡妇形象性别书写的性别视域分析51-56
- 5.1 男权话语与女性解放的任重道远51-53
- 5.2 女性意识与女性生存困境的焦虑53-56
- 6 当代小说寡妇形象书写的价值与理性反思56-63
- 6.1 当代小说寡妇形象书写的文学价值与反思56-59
- 6.1.1 寡妇形象的审美意义:美丑共存56-58
- 6.1.2 性别诗学构想:双性和谐58-59
- 6.2 当代小说寡妇形象书写的文化价值与反思59-63
- 6.2.1 反思妇女解放:女性自我解放59-61
- 6.2.2 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弱势群体61-63
- 结束语63-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梅 ,谢默生;飘移的时间——小议当代小说中的时间处理[J];当代文坛;2003年02期
2 祝敏青;;当代小说语境中的对话审美[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3 刘盈辛;当代小说:你将何去何从 ?[J];决策探索;2005年03期
4 牛秋菊;;面对死亡的生命追问——当代小说死亡言说形态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郭超;谈当代小说哲理美的追求[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6 何镇邦;《当代小说艺术流变》后记[J];当代文坛;1989年01期
7 贺兴安;一本脚踏实地的评著——读李运抟《当代小说世界面面观》[J];小说评论;1992年03期
8 刘建;当代小说的挑战者[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3期
9 吴文薇;当代小说中的反讽[J];文艺评论;1994年03期
10 李运抟;当代小说政治意识漫论[J];文艺评论;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德威;;众声喧哗以后:当代小说与叙事伦理——在人民大学的演讲[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徐巍;;剧本化和影像化——当代小说叙事研究的视觉文化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平;“瑞士当代小说译丛”首批作品面世[N];文学报;2010年
2 周雪花;当代小说的“写实”走向[N];河北日报;2011年
3 张定浩;当代小说不能回避之“重”[N];人民日报;2014年
4 阎浩岗;浩然对现当代小说的独特贡献[N];文艺报;2014年
5 马相武 康宋介(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当代小说与当代中国[N];湖北日报;2001年
6 杨新刚;当代媚俗小说批判[N];文艺报;2005年
7 陈竞;当代小说的悲剧性叙事经验[N];文学报;2007年
8 白草;当代小说中基督教因素的隔膜[N];文学报;2014年
9 程光炜;当代小说应如何面对文化传统[N];文艺报;2014年
10 刘继纯;当代小说为何越来越像新闻报道?[N];北京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凤;中国现当代小说原型论[D];兰州大学;2010年
2 胡树毅;中国现当代小说病态人物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罗执廷;文学选刊与当代小说的发展[D];暨南大学;2008年
4 陈林侠;叙事的智慧:当代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常慧林;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反智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邵国义;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抗战历史图景的时代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卓;跨文化交流与当代留学生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芬;当代小说中的伸冤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朱馨婷;论当代小说的电影改编[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于菲菲;性别视域下当代小说中寡妇形象书写[D];辽宁大学;2016年
4 高海燕;当代小说中的傻子形象[D];暨南大学;2008年
5 张媛;濡染“人性”之美习得“语言”之法[D];三峡大学;2008年
6 侯海燕;中国现当代小说“尚三”性探源[D];兰州大学;2009年
7 叶含英;“故事”在中西当代小说中的不同境遇[D];郑州大学;2011年
8 顾晓红;论当代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尚霞;苗族现当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4年
10 阿不来提·赛买提(Ablat·Samat);维吾尔当代小说中的生态意识探索[D];伊犁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49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4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