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志论及其回响
本文关键词:诗志论及其回响
【摘要】:早期诗论以诗与志的关系为轴心而成形,姑称为诗志论。受赋诗言志风气的浸润和儒家解诗传统的影响,诗志论积淀了三方面重要的文化精神:诗是高贵的;诗与志互通;解诗当知人论世。这三方面的诗论积淀不仅规定了后世诗论的大体格局,而且也获得了后世诗论长久的回响。要解释后世诗论的许多现象与问题,例如为何诗居美感和修辞色彩强烈的诸文体之首?为何鉴别、评价诗作的品类时以风雅为最高准则?杜诗何以被后世主流的诗论定为诗学的极峰?为何传统的批评不是以文本为中心而是以文本与世界的关系为中心,形成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批评传统?还有,为何诗志论历代虽有补充、扩容而终于无可取代,成为固有的批评传统?对于这些古代诗学现象与问题的解释还是要溯源至赋诗言志的年代。作为古代诗论传统的开端的诗志论,它与后世这些诗论的关系更像是篇章里"纲"与"目"的关系,纲以定目,而目亦显纲。后世的诗论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开端者的影响,而是在当下处境面对开端者发出不断的回响。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赋诗 诗论 言志 风雅 批评传统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中国早期诗论的轴心毫无疑问是诗与志这个话题。据传为最早的文献《尚书·尧典》即有“诗言志”一句。朱自清《诗言志辨》称它为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1相传为子夏所作、今称《毛诗序》也有相同的讲法:“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锐利;论“诗言志”在先秦的嬗变[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过常宝;从诗和史的渊源看“赋诗言志”的文化内涵[J];学术界;2002年02期
3 韩国良;在己为情 情动为志——“诗言志”本义溯源[J];南都学坛;2004年03期
4 于坚;诗言志[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杨慧芳;;“诗言志”阐释之思考[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5期
6 杨慧芳;;“诗言志”之流变[J];邢台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韩国良;;论“诗言志”观念产生于西周之初[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施春晖;;“诗言志”的嬗变史解读[J];社会科学家;2007年02期
9 伍旭坤;崔明;;中国古代“诗言志”与亚里斯多德“摹仿说”比较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10 程敬业;;从“赋《诗》言志”到“作诗言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钟厚涛;;诗何以言志——“诗言志”之意义生成机制的现代观照[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2 水渭松;;对于“赋诗言志”现象的历史考察兼论《诗经》的编集和演变[A];东方丛刊(1996年第2辑 总第十六辑)[C];1996年
3 ;选编出版《红旗歌谣》[A];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全记录[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育曙;开山之钢“诗言志”[N];云南政协报;2000年
2 鲍鹏山;诗言志[N];光明日报;2013年
3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选刊》杂志社主编 郁葱;以诗言志,以石明志[N];西部时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曹静;以诗言志 以诗志行[N];国际商报;2012年
5 任继f ;说“诗”[N];光明日报;2006年
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齐洲;中国文学观念的发生[N];光明日报;2013年
7 迪春;再现军人气质和公仆风范[N];战士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伟;朱自清《诗言志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王明蔚;“诗言志”到“诗缘情”的嬗变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钟厚涛;文本的敞开与意义的转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9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4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