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历程_中国古代诗歌常用意象_中国古典诗歌体象论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体象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古典诗歌体象论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体象论;传统思想;诗歌起源;诗体
● 摘要
无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还是中国古典文学,“体”和“象”都是历代被关注的焦点。但是“体象”连在一起,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关注的角度也往往集中于中医学和体育学等领域。 2012年,赵天一的博士论文附了一篇题为《中国古典体象论》的文章,文章首次在哲学和美学领域提出中国古典的“体象论”,,认为:“体象”的基础在于“体”,即身体和心体;“体象”的关键在于“象”,即效法和领悟;“体象”的旨归在于“生”,即生生和大化。文章同时指出:“体象不二”,即“体”和“象”互为基础,统一于我,统一于行;“体象有三”,即“体”、“象”、“我”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体象”共分三个等级,即小象象物、中象象圣贤、大象象天地。 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体象”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以儒家思想观之,除了被列为六经之首的《易》经的来源——“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体象”的一种表现之外,其内容“咸卦”也和“体象”密切相关。除此之外,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礼”,也是从人的身体出发,最终指向宇宙大道的一种物质表现。以佛教思想观之,无论是佛教思想的起源来源于释迦牟尼对生老病死之苦的感触,还是佛教说法、传承等方面,都是以身体的延伸来进行的,和古典的“体象论”关系十分密切。以道家思想观之,道家出自史官,那么道家思想的提出就是老子根据历史上的兴衰成败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换言之,道家思想就是“体”历史变迁而“象”天地大道。 “体象论”与中国传统思想关系密切,那么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也可想而见之。中国古典文学属于“身体文学”的范畴,是古人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形诸文字的一种表现。基于此,文章讨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在讨论现在流行的文学起源论——巫术说、宗教说、游戏说、劳动说、自我表现说——之后,又用体象论的理论做了古典诗歌起源解读的一种尝试。 “体象论”是以我为物质基础,通过观察、效法天地万物的变化而达到象天地大道的目的。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体的变化也可以从“体象”的角度进行一种阐释。由“诗”到“词”到“曲”,除了诗歌内部的变化之外,还有世殊事异的一些影响,这些变化,“体象论”解读为古人为适应变化而对诗歌的体裁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改变。 “体象论”是一个古已有之、却又年轻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对于古典诗歌的阐释和解读都还有很大的空间,而文章所做的是一个对与新理论的初步的尝试。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体象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5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