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对鲁迅及新文学传统的“偏至”说——张爱玲与鲁迅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论张爱玲对鲁迅及新文学传统的“偏至”说——张爱玲与鲁迅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以新发现的张爱玲谈论鲁迅的四段材料为基础,重提鲁、张的"影响研究"话题。在对鲁迅和新文学的认识上,张爱玲一方面故意歪曲鲁迅的文学思想,对鲁迅做出了面目全非的改造,其实质是力图从鲁迅身上找出自己沦陷时期文学对普通人乱世生存情状叙写的思想资源和依据。另一方面,张爱玲坦承对鲁迅和中国新文学启蒙传统的鄙薄与反感,其实质是张氏借反对任何政治意识形态达到在现代中国"自由的行走"的目的,以求在现代人本观念支配下的个人主义诉求外别无所担。张爱玲对鲁迅和中国新文学的理解折射出其为人与为文之失,这严重地限制了其孜孜以求的对"哲学、宇宙、文学"的叙写深度,最终走向对妥协主义的深沉执迷。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鲁迅 张爱玲 “影响研究” 妥协主义
【基金】:2016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张爱玲与中国现代妥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编号:2016J019)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因受制于相关文献资料的缺乏,在“影响研究”层面,鲁迅和张爱玲的比较是个难点,相应成果乏善可陈1。笔者曾撰文[1]以新发现的张爱玲谈论鲁迅的材料为切入点,指出晚年张爱玲对鲁迅的关注点,并勾勒出鲁迅对张爱玲的直接影响,但同样受制于材料的缺乏,这一重要话题未能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辉;鲁迅早期的文学功用观——鲁迅文学批评研究之二[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刘世钟;;鲁迅式“革命”的现时意义——以说话‘主体’问题为中心[J];华文文学;2006年03期
3 姜异新;;鲁迅的1933[J];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10期
4 止庵;王世家;;《鲁迅著译编年全集》答问[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08期
5 关明国;;对鲁迅革命家质疑的质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王士菁;党给鲁迅指引出前进的方向[J];文艺研究;1981年04期
7 赵英;未曾发表过的鲁迅撰《说目》[J];鲁迅研究月刊;1991年02期
8 张汉清;张建国;;鲁迅文学接收理论管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9 丸尾常喜;《鲁迅:“人”与“鬼”的纠葛》中译本序[J];鲁迅研究月刊;1995年12期
10 ;著名作家谈鲁迅文学传统[J];学海;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福勤;;鲁迅文学传统及有关现象漫议[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2 刘福勤;;瞿秋白与鲁迅文学传统[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3 汪卫东;;文学的五四、文学的世纪与“鲁迅文学”[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福勤;;瞿秋白与鲁迅文学传统[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刘福勤;;瞿秋白与鲁迅文学传统[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耜;鲁迅的“隐”与文学的“真”[N];文学报;2008年
2 刘莹;广东颁发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 王荆;我看谁都可以走近鲁迅[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 李林荣;走近鲁迅十七年[N];文艺报;2013年
5 高旭东;走向21世纪的鲁迅[N];文艺报;2001年
6 朱静邋方丽;忧思与期望[N];文艺报;2007年
7 藤井省三 日本学术会议会员、东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鲁迅文学永远活在日本人心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刘大先;鲁迅与民族文学的因缘[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陈丹青;鲁迅与艺术[N];南方周末;2011年
10 文先国;关于《鲁迅著作手稿全集》中鲁迅与非鲁迅手稿问题的探讨[N];中国文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红军;鲁迅文学经典与现代传媒的关系[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仪;鲁迅的出版编辑活动及思想探悉[D];兰州大学;2009年
2 金兰;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3 刘泉;鲁迅前期文学语言论析[D];青岛大学;2003年
4 蒋金晶;鲁迅的文化传播实践及其文学思想的当代价值[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5 苏虹;鲁迅的“自由谈”文体及其影响[D];河北大学;2005年
6 王京芳;鲁迅翻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继慧;[D];郑州大学;2007年
8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肖瑛;“鲁迅文学批评”在解放区的整合与转化[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10 胡莉莉;从多元系统论角度看鲁迅的文学翻译观[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30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13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