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方法
本文关键词:“地域文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方法
【摘要】:"地域文学"与"区域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地理边界又比较模糊的文学,就是"地域文学";反之,其内部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并不一致,二者之间的融合度并不高,其地域性并不同一,其地理边界又很清晰的文学,就是"区域文学"。对于"地域文学"的认定,不能仅仅依据作家的籍贯,还应同时考虑作品的产生地以及作品所写的题材等要素。"地域文学"是在特定的时空产生并发展的,它有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关于"地域文学"的研究,应该是文学史的方法和文学地理学的方法并用。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地域 地域文学 文学史 文学地理学 方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ZW093)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1JDXM75001) 广东省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项目
【分类号】:I209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不少学者从事地域文学的研究,这一现象值得重视。综观其研究路径和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文学家族的研究,如程章灿的《陈郡阳夏谢氏:六朝文学士族之个案研究》(1993)、刘跃进的《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1996)、李浩的《唐代三大地域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东;;略论现代地域文学的失重及原因[J];电影文学;2009年24期
2 李晓峰;;略论我国地域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困境[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3期
3 朱文华;;文化视野下的地域文学创作与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张治国;;地域文学研究:突围之路与创新之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刘欣;;承继传统 开新视界——新时期以来陕西地域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唐都学刊;2011年05期
6 肖献军;;近百年来地域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阴山学刊;2012年01期
7 王祥;;地域文学性质、特点及其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甘海岚;;北京地域文学研讨会述要[J];北京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9 许自强;地域文学与现代意识[J];南方文坛;1992年02期
10 筱嘉;民族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收获[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祥书;;怎样写好地域文学史[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2 杜国景;;第四代贵州作家的崛起与地域文学批评的失语[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勇;;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乔力;地域文学史学原论[N];光明日报;2007年
2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 魏策策;地域文学不能画“地”为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李慧奇;黑土地上的探索[N];辽宁日报;2001年
4 王贵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地域文学研究的反思与前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晓阳;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地域文学研究[N];吉林日报;2004年
6 柳士同;慎言地域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沈阳师范大学 贺绍俊;从地域文学到文学社区[N];光明日报;2013年
8 西江日报记者 周永龙 叶树浓;从地域文化到地域文学的诗学转换[N];西江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谭丽华;地域文学与地域社会结构的实证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2 刘海涛;北朝地域文学略论[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木晓攀;丽江地域文学中纳西文化形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米玉婷;春秋秦地文化与地域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林琳;辽西文化视域下的辽西文学[D];渤海大学;2012年
6 汤儒韬;庄亨阳文学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璐;两汉京兆杜陵文人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2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13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