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语言与思想:胡适“白话文”主张的提出、受抑及转向——以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歧为参照

发布时间:2017-11-03 03:17

  本文关键词:语言与思想:胡适“白话文”主张的提出、受抑及转向——以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歧为参照


  更多相关文章: 胡适 白话文 欧化白话文 新文学 《新青年》 思想革命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文"并不是一个内涵单一、固定的概念。胡适的白话文主张内在地包含了调和精英与大众两种文化立场的思想努力。它既承续晚清启蒙思想家的精神流脉,同时又有意识地要打破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之间的文化区隔,因而十分强调文字上的死活、雅俗问题,并由此奠定中国俗文学在新文学建设中的典范意义。国内《新青年》阵营却重申了梁启超以来"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之间的关联,故他们对白话文的理解,从胡适关注语言层面的死活问题,重新回到了思想上的新旧之争。在这样的思想格局中,中国的旧文学非但不能作为新文学建设的典范,而且应该是全面清理的对象。这导致"白话文"概念内部的理论分裂,并引发傅斯年等更进一步的思考,最终提出"欧化白话文"的主张。欧化白话文虽然在新文化阵营内部解决了语言与思想的分裂问题,却再一次使书面语与大众的文化现状拉开距离,并使胡适的文化理想,湮没不明。白话文内部的这一理论分歧后来在1930年代的大众语讨论、1940年代解放区的文艺实践与理论建设中都有回响,呈示出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
【关键词】胡适 白话文 欧化白话文 新文学 《新青年》 思想革命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如何梳理“白话文”与“新文学”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的问题。以往我们讨论20世纪中国“新文学”,多从胡适白话文主张讲起,旋转入鲁迅《狂人日记》,并以之为白话文主张提出以后的创作实绩,从而将“白话文”与“新文学”作一体化处理。a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晓江;;“新文学”内部的歧见:对“新文明”的不同想象——以梁启超、胡适、周氏兄弟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杰;;胡适的慈爱和不苟且[J];粤海风;2000年01期

2 欧阳哲生;;《追忆胡适》序[J];群言;2000年05期

3 杨沐喜;胡适为何拒绝中共[J];领导文萃;2001年02期

4 朗达;胡适为何拒绝回大陆[J];湖南文史;2002年01期

5 李珂;胡适的打油诗[J];文史天地;2003年07期

6 易俊杰;;琐话胡适[J];文史春秋;2005年11期

7 李传玺;;胡适: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J];出版广角;2005年12期

8 汪荣祖;胡适历程的曲直[J];读书;2005年02期

9 易竹贤;胡适其人及胡适研究述评[J];江汉论坛;2005年03期

10 谢荣滚;;胡适与香港大学——从《陈君葆日记全集》看胡适与香港因缘[J];岭南文史;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建;;瞿秋白、鲁迅与胡适的一次交锋[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3 王法周;;胡适的新文化启蒙思想[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4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5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江弱水;;胡适的语文观与三十年代的反拨[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杜蒸民;;在批判中实现超越——郭沫若与胡适关系述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8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9 钟军红;;论胡适“五四”时期对“团圆”观念的否定[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10 苏育生;;胡适与梅兰芳[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小平;今天,我们怎样读胡适?[N];文学报;2012年

2 陈明远;胡适的经济生活[N];南方周末;2004年

3 法律学者 羽戈;为什么要读胡适?[N];中国经营报;2013年

4 张洁;胡适逸事[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谢泳;胡适的价值[N];深圳商报;2004年

6 余岸竹;胡适先生掠影[N];团结报;2000年

7 风石堰;自由与容忍之间的胡适[N];文学报;2004年

8 龚育之;胡绳晚年论胡适(中)[N];学习时报;2002年

9 杨建民;胡适史著半部现象探析[N];团结报;2010年

10 早报记者 田波澜;“胡适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思想家”[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光和;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胡适文学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5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6 徐希军;理想主义:胡适国际政治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超;为大中华,,造新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论胡适科学观念对文学观念现代转型及批评新范式形成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健韬;胡适与红学史上“怪现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3 汪文丽;胡适与1925年的青年“批胡反胡”事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雷跃云;胡适读书治学观探讨[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5 王晶晶;胡适启蒙理性思想的内涵及其启蒙实践[D];复旦大学;2014年

6 崔德胜;胡适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研究(1924-1949年)[D];南京大学;2015年

7 马轩;胡适文学革命思想的成因及其评价问题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晓武;论民国时期胡适国学观及其变化[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9 郑泉;通往教育革新之路—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潘文文;翻译家胡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34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134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b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