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中同性恋形象解析及作家创作心理探寻

发布时间:2016-09-23 10:05

  本文关键词:现当代文学中同性恋形象解析及作家创作心理探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大学》 2008年

现当代文学中同性恋形象解析及作家创作心理探寻

王婧  

【摘要】: 同性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文化形态下普遍存在。中国自古就有涉及同性恋题材的文学作品,但一直未有理论分析。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的单一化文化背景被打破,这一题材受西方文学与理论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与以往风格迥异的优秀之作。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作为亚文化而存在的同性恋现象逐渐受到社会学及文化研究的关注。而西方涉及同性恋问题的思想理论的大量引进也激发了本土话语的积极响应和创建。 本文选择现当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意义和受到广泛关注的作品进行分析,以作家创作心理为切入点,一方面将其纳入中国古代文学同类型文学题材的序列中,收集和梳理其产生及发展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历史溯源,探索传统文化中的“男风”对现当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从中西文学比较的维度出发,力图关照在西方同题材作品及相关理论的冲击下,同性恋书写的潜在变化与创建。两方面互为经纬,以时间和文化发展导致社会对同性恋态度的变化为顺序,对该类文学中塑造的典型形象分别从类型、背景、意象等角度加以整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作家采用这一题材创作的心理诱因从历史、文化、性别、兴趣等角度进行探寻和溯源。加强对现当代同性恋文学进行条状和整体把握,从理论方面系统阐释这一文学现象并展示其发展历程。希望有助于对这一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的直面审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4
  • 第1章 同性恋形象解析14-32
  • 1.1 同性恋形象的几种类型15-21
  • 1.1.1 自伤亦伤人——背负道德罪恶者16-18
  • 1.1.2 黑暗中,我所不认识的我——朦胧觉醒者18-19
  • 1.1.3 乌托邦式的同性联盟——对异性失望者19-20
  • 1.1.4 自恋的纳西索斯——寻求自我映像者20-21
  • 1.2 同性恋文本中常见的背景环境21-25
  • 1.2.1 缺乏异性、相对封闭单一的环境21-22
  • 1.2.2 欲望横流的同性恋聚会与交易场所22-24
  • 1.2.3 文化背景迥异的异国社会24-25
  • 1.3 同性恋形象的象征意象解析25-32
  • 1.3.1 传统神话意象25-27
  • 1.3.2 独特动物意象27-29
  • 1.3.3 世外桃源意象29
  • 1.3.4 死亡意象29-30
  • 1.3.5 陌生人意象30-32
  • 第2章 作家创作心理的文化、社会探寻32-47
  • 2.1 远离故土,作家的创作心理变化32-34
  • 2.1.1 现代留学作家的颓废漂泊心理32-33
  • 2.1.2 当代作家的放逐心理33
  • 2.1.3 文化心理的转变与融合33-34
  • 2.2 恋美心理34-37
  • 2.2.1 阳刚与阴柔相结合的中性审美34-35
  • 2.2.2 传奇魔幻的禁忌之美35-36
  • 2.2.3 成熟的母性美36-37
  • 2.3 内窥心理37-40
  • 2.3.1 主人公视角的变化37-39
  • 2.3.2 叙事人称的变化39-40
  • 2.4 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心理40-47
  • 2.4.1 历史文化的现代语境新解41-43
  • 2.4.2 对强权文化的解构43-45
  • 2.4.3 对"性"本恶的道德思想的冲击45-47
  • 第3章 同性恋文学的影响及创作前瞻47-52
  • 3.1 现当代同性恋文学的影响47-49
  • 3.1.1 同性恋文学与社会、政治的交流,交锋47-48
  • 3.1.2 边缘题材与亚文化向中心的靠拢48
  • 3.1.3 影响现实社会中普通人对同性恋的看法48-49
  • 3.2 创作前瞻49-52
  • 3.2.1 异性恋作家对同性恋题材的关注49-50
  • 3.2.2 引导读者从猎奇到深思50-51
  • 3.2.3 题材的边缘性与影响的局限性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61
  • 致谢6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萍萍;别样的风景——论当代同性恋小说的特征和意义[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2 钱孟悦;;《孽子》边缘性叙事解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吴岳添;;同性恋与创作[J];读书;1993年02期

    4 禹建湘;以同性之爱来“虚化”男人——论中国当代女权主义文学的一种写作策略[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韩袁红;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同性恋主题——从林白的小说谈起[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林澜;中西文学作品对同性恋的表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7 韩冷;;磨镜与断袖——海派小说中的同性恋现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高照成;《孽子》中的同性恋与父子关系[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罗显勇;台湾同性恋小说叙事策略的变迁[J];华文文学;2003年04期

    10 林澜;中国古今文学作品对同性恋的表现[J];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边静;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梅美玲;反叛与皈依——论《孽子》中的同性恋情与家国意识[D];暨南大学;2002年

    2 赵莹;慢慢微笑—同性恋的世界[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妍;;窄门里的红玫瑰——对《窄门》中爱情与宗教关系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2 逄文佳;;水中的倒影,不完全的真实——论鲁迅作品中的“故乡”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邢琼;;无法回避的夹缝生存——浅析邱妙津《鳄鱼笔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4 胡迅;;《背德者》:传统道德的背叛者[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杨青泉;;张爱玲的战争体验——从“大场”谈起[J];今传媒;2010年11期

    6 边帅;;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J];才智;2011年17期

    7 钱孟悦;;《孽子》边缘性叙事解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胡菁慧;;“五四”乡土文学中的“乡土”情感解读[J];长城;2011年02期

    9 张卓;杨明;;论严歌苓《白蛇》的视角转换[J];长城;2011年06期

    10 陈萌;原天香;;突发灾难事件个体的心理危机干预[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木高;杨建伟;;绽放的凤仙花——一例冲动型人格障碍罪犯的案例分析报告[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彭义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饮食障碍问题[A];性与性别研究(第1辑)——社会性别与心理学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6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10 丛坤赤;林语堂生活美学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顾白雪;20世纪90年代中韩女性文学追求及创作手法比较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淼;他(她)与他(她)的舞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浩成;地域形象的载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段波波;历史与女性的糅合[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朱晓东;运动干预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薛慧娜;论八、九十年代文学中的“鬼话”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良骏;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论辩[J];河北学刊;1992年01期

    2 李萍;同性恋现象的伦理分析[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3 罗显勇;台湾同性恋小说叙事策略的变迁[J];华文文学;2003年04期

    4 陈千里;论丁玲、陈染小说的文化内涵[J];南开学报;2002年01期

    5 陈思和;凤凰·鳄鱼·吸血鬼——试论台湾文学创作中的几个同性恋意象[J];南方文坛;2001年03期

    6 高照成;卡夫卡:生存体验与创作心理[J];国外文学;1999年02期

    7 薛毅;浮出历史地表之后[J];文学评论;1999年05期

    8 金文野;女性主义文学论略[J];文艺评论;2000年05期

    9 宋晓萍;女性情谊:空缺或叙事抑制[J];文艺评论;1996年03期

    10 林树明;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批评简论[J];中国比较文学;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峰;;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心理问题初探[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钱谷融;鲁迅创作研究的新成果[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刘晓鑫;“硬唱凯歌”——从“序”看《狂人日记》的创作心理[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杨志平;《西游补》创作心理试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乌琼芳;;论李金发诗歌创作的社会情绪化特点——由“热血青年”到追求“荒诞”的创作心理剖析[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韩婷;;论《野草》与鲁迅的创作心理[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姚辉;;在决绝与懦弱中抗争——论鲁迅小说母亲形象的创作心理[J];社科纵横;2008年10期

    8 李润霞;薛媛元;;网络通俗小说的创作心理探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黎欢;;网络文学创作心理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丁楹;;南宋遗民词审美特征探微[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鸿声;;现当代文学北京空间叙述的差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刘鑫;;纵论地域文化与精神特征研讨北京现当代文学风貌[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3 刘相明;;养成良好的音乐教学心理[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李守运;阮传森;史彩娥;;曹雪芹文艺心理学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曹树钧;;论郭沫若历史剧艺术构思的心理特征[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李生云;;缝合意识在摄影记者和大众之间的地位[A];现状、挑战、展望——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3年

    7 何满仓;;“逐日”的旅程——老舍解放后创作心态透视[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军;;穿越思想的隧道——读石兴泽《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9 李大鹏;;论小说创作中的一种现象[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10 朱栋霖;;现当代中外文学比较史就是现当代中国文学史[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 李俊国;[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陶东风;[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竺祖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4 丁临一;[N];文艺报;2010年

    5 蒋国忠;[N];文艺报;2007年

    6 谭旭东;[N];文艺报;2010年

    7 周鼎;[N];人民日报;2011年

    8 王宏伟 实习生 张红 首席记者 高雅;[N];牡丹江日报;2010年

    9 李星 李建军 晓华 汪政 雷涛 韩鲁华;[N];文艺报;2008年

    10 王光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茂莉;来自民俗的创作与阅读[D];兰州大学;2008年

    2 杨海燕;中学语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智跃;颓圮的边界与生命的回响[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玉兰;新时期蒙古族作家性别心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张筱南;元散曲风格特质及其成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俞成云;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赵永平;陆游散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聂垚;韩国诗话《诗家点灯》唐宋诗举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娟;赤子之心 寂寞之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齐秀娟;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萧红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曾征;关于柔软的视觉表述[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林钰;“心哉美矣”[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沙吉丹·阿吉;在维吾尔现当代文学中的喀什噶尔形象[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闫永霞;路翎创作心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侯慧中;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路遥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振亭;距离与欲望:路遥小说的诗意[D];延边大学;2004年

    9 崔剑剑;《边城》之外的围城[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翟创全;历史与人生的交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现当代文学中同性恋形象解析及作家创作心理探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0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20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