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中喜剧性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牡丹亭》中喜剧性因素研究
【摘要】:《牡丹亭》中喜剧性因素集中表现在陈最良、春香、道姑等人物身上,其喜剧性起源于矛盾性、反常性;喜剧性因素的使用或冲淡了悲剧气氛,或喜中含悲、喜后见悲,喜剧情节从另一面体现了悲剧性。并且,汤显祖使用这些喜剧性因素,实则寓含对皇帝官员、官场与科举等社会百态的讽刺;将《牡丹亭》等戏曲与西方戏剧比较,从中窥探出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悲喜混杂"的风格特征,其原因是继承插科打诨的戏曲传统与具有乐天的民族精神。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37
【正文快照】: 在《牡丹亭》风格这一问题上,学界一直有争议。以郑振铎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是喜剧,赵景深等学者视其为悲剧,而上个世纪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则把《牡丹亭》列入第三者,并指出《牡丹亭》的情节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修倜;喜剧性矛盾与六大喜剧理论模式——喜剧性研究的理论基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朱志荣;论喜剧性[J];上海戏剧;2004年12期
3 张宇丹;论悲喜剧性[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修倜;;喜剧性矛盾的“双重背反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章桂周;;笑与喜剧性解析[J];美与时代(下);2010年09期
6 王章超;;马鞍和冰块:悲剧中的喜剧性话语[J];重庆与世界;2011年05期
7 付得观;;谈《万事开头难》的喜剧性[J];戏剧创作;1981年05期
8 杨俊;;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性[J];明清小说研究;1986年01期
9 弗洛伊德 ,胡星亮;玩笑与喜剧性[J];艺术百家;1988年02期
10 蒋孔阳;谈谈喜剧性[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开鸣;;喜剧与“黑炮”的喜剧性[A];2008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8年
2 修倜;;“戏仿”的喜剧性动因与创造性建构——以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为例[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王向峰;;喜剧性及其生成因素——兼论小品剧的审美体式[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牛学智;对“喜剧性小说”的粗浅界定[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王宪生;喜剧内核的有效挖掘[N];文艺报;2005年
3 吴文科;还是返璞归真好[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电视连续剧《人是铁饭是钢》导演 马军骧;我用喜剧表现悲情年代[N];光明日报;2014年
5 於贤德;趣谈人类笑的奥秘[N];科学导报;2012年
6 钱竞;文学理论的近期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颜敏;电影《同喜同喜》:笑谈乡村新与旧[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修倜;论喜剧性矛盾的结构特征与精神特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吕晓志;中美情境喜剧喜剧性比较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关珊;论契柯夫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喜剧性之争[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吉素芬;残缺意识与喜剧性超越[D];河南大学;2004年
3 李若飞;文化视野的恶搞影视喜剧美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莹;时光沉吟,笑影至今[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祁黎;现代进程中的“余数”[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莉;论笑的统一原理及其表现[D];山东大学;2014年
7 于嘉;相声故事性特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朱th海;情境喜剧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9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29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