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观、群、怨”新解
发布时间:2017-12-17 11:05
本文关键词:“兴、观、群、怨”新解
【摘要】: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对中国诗学影响巨大。前贤对这段话有过许多讨论,尤以朱熹的解释最具权威。朱熹指出宋代学者对"可以观"的解说义有未安,然而,他自己对"兴、观、群、怨"的解释同样也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如果将孔子的这段话放在其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语境中,就会发现,"兴、观、群、怨"既不是诗歌创作论,也不是诗歌本体论,而是诗歌功用论。孔子强调学《诗》可以"起人之善意","观己之得失",使人"和而不流","怨而不怒",从而令学《诗》者领会礼乐文化精神并完善其道德人格。"兴、观、群、怨"有其内在逻辑,实际上体现的是孔子所提倡的"为己之学"。当然,"为己之学"最后要"推己及人",改造家庭与社会,即在完善君子人格的基础上"事父""事君",以实现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兴、观、群、怨"蕴涵有许多有价值的诗学命题,推动了诗歌理论的发展。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Author:Wang Qizhouis a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s wellas Hubei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Centre(Wuhan 430079,China).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 is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ideas,ancient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彦华;;“为己之学”探析[J];理论学刊;2006年03期
2 庞振超;;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3 陈大亨;孙峰;;《论语》为己之学观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影响[J];学理论;2010年28期
4 胡晓毛;;“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之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胡晓毛;;“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之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李灿;;《论语》为己之学的审美解析[J];齐鲁学刊;2011年01期
7 张再林;;具体之学·为己之学·之间之学——一种新的中国式的哲学观[J];学海;2013年03期
8 志嘉;;为己之学[J];东方养生;2010年02期
9 文碧方;;论作为“为己之学”的儒学[J];现代哲学;2006年03期
10 黄继新;;自我修养的优先性——儒家“为己之学”对传道人研经实践的启发[J];天风;2006年2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敬峰 刘俊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论语》中“为己之学”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忠强;早期儒家“为己之学”考述[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9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29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