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的寻找和阐释
本文关键词:陈忠实的寻找和阐释 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陈忠实 《白鹿原》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文化自觉
【摘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是陈忠实写作的《白鹿原》创作手记,对作家创作《白鹿原》前后的阅读经验和精神轨迹有细致的叙述。阅读经验影响着《白鹿原》的创作,卡彭铁尔的文学成就坚定了陈忠实对现实主义的自信,地方志使陈忠实进入民间世界并建立一种新的叙事形态。而在关于《白鹿原》的自我阐释过程中,陈忠实获得更富有历史感的文化自觉,也只有在此种文化自觉中,陈忠实和《白鹿原》的意义才能得到更加充实的理解。
[Abstract]:"Searching for your own words" is Chen Zhongshi writing "Bailuyuan" writing notes, before and after the writers "Bailuyuan" reading experience and spiritual path have detailed narration. Reading experience affects the creation of "White Deer", Carpentier's literary achievements confirmed Chen Zhongshi on the realism of the local chronicles of self-confidence, so Chen Zhongshi entered the folk worl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narrative form. In a "White Deer" process of self interpretation, Chen Zhongshi received more rich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historical sense, only in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hen Zhongshi and "White Deer" meaning can be more fully understood.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5XZW017)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白鹿原》是陈忠实全部文学生涯的巅峰。时隔15年后,陈忠实完成了长篇《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以下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它并不是单纯的创作经验阐述,而是探寻《白鹿原》在更深处的精神起源。在这15年时间里,关于《白鹿原》的丰富而密集的评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立群;;评陈忠实的《回家折枣》[J];文学教育(上);2007年03期
2 闵良臣;;陈忠实不必后悔[J];文学自由谈;2007年06期
3 ;陈忠实诗一组[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年S1期
4 王仲生;从与农民共反思走向与民族共反思——评陈忠实80年代后期创作[J];小说评论;1991年02期
5 陈忠实;;陈忠实手札[J];鸭绿江(上半月版);2014年04期
6 ;陈忠实后悔不该劝人写作[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33期
7 朱鸿;;知道陈忠实[J];海燕;2008年09期
8 徐虹;;陈忠实:老虎吃天[J];学习博览;2011年11期
9 李星;;重构陈忠实[J];时代文学;1999年03期
10 李建军;;一个朴实的作家及其真实的思想——陈忠实印象记[J];北京文学;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慎盈;曹静;戴斯梦;;文学的心脏,不可或缺——《解放周末》独家对话著名作家陈忠实[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2 李建军;;从随物婉转到与心徘徊——论陈忠实的散文创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龙胜燕;;主题“写作推动西部大开发” 从陈忠实长篇小说创作看西部文化的缺失与重构[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郦亮;陈忠实开个人文学馆[N];太原日报;2007年
2 记者 陈熙涵;《咬文嚼字》“咬”出陈忠实作品语文差错[N];文汇报;2010年
3 谭方辉;走近陈忠实[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4 聂晓阳 李勇 孙春龙;陈忠实:文学的名利要取之有道[N];新华日报;2006年
5 雷电;陈忠实潸然泪下[N];文学报;2006年
6 ;陈忠实短篇《腊月的故事》[N];文学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高慎盈 曹静 实习生 戴斯梦;文学的心脏,不可或缺[N];解放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李涛;继往开来的文学盛会[N];宝鸡日报;2007年
9 记者 祉翰;陕西文学“继代现象”不容回避[N];各界导报;2008年
10 梁爽 刘晓;已成名作家称“身不由己”[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启凤;试论陈忠实“垫棺作枕”的创作心理[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温静;改革时代文学中的农村知识青年(1980-1985)[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方;毕生心血著华章—论陈忠实的创作准备和《白鹿原》的“横空出世”[D];云南大学;2016年
4 李文静;陈忠实小说创作流脉研究[D];聊城大学;2016年
5 党聪惠;审美视野下陈忠实小说话语模式的演变与发展[D];西北大学;2016年
6 耿鹏炜;陈忠实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荣;论关中文化与陈忠实文学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逯爽;陈忠实文艺美学思想初探[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安元;论陈忠实中短篇小说创作[D];延边大学;2011年
10 吴玮;以陈忠实、贾平凹为例,试论陕西文学的神秘特色[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4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4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