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鲁迅国民性批判叙事在新时期的发展——以乡村小说创作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31 23:14

  本文关键词:鲁迅国民性批判叙事在新时期的发展——以乡村小说创作为例 出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国民性批判 乡村小说 何士光 乔典运 阎连科 王兆军 柳建伟 陈世旭


【摘要】:新时期作家在继承鲁迅国民性批判叙事的基础上,对这一经典叙事进行了深化与拓展。深化与拓展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揭示"贫穷文化"对农民活力的扼杀和对其人格的扭曲,观照国民的驯顺、麻木、保守等精神痼疾。第二个方向是考察农民文化人格在特定政治语境中的畸变与异化,既考察特定的政治文化所致的奴性,又观照主奴根性的"主性"所致的文化人格缺陷。第三个方向是审视传统农民文化人格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不适应性,这种审视有两个重点:一是考察小农意识在新型生产关系中显露出来的种种局限,展示小农文化心理导致的文化人格缺陷;二是揭示落后农民对现代经济社会的隔膜,凸显他们在现代生产关系面前的"现代愚昧",进而否定传统农民文化人格。新的思想资源、新的社会问题和文学自身发展等诸多因素,促成了该领域传统叙事模式的转型。
[Abstract]:The writer of the new period inherits the critical narration of Lu Xun's national character. There are three main directions to deepen and expand this classic narrative: the first is to reveal the stifling of peasant vitality and the distortion of their personality by "poor culture", and to observe the docility of the people. The second direction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stortion and alienation of peasants' cultural personality in the specific political context, which is to examine the servility caused by the specific political culture. The third direction is to examine the inadaptability of traditional peasants' cultural personality in modern society and economy. This kind of examination has two emphases: one is to investigate the limitation of smallholder's consciousness in the new production relation, and to show the cultural personality defect caused by the small farmer's cultural psychology; The second is to reveal the gap between the backward peasants and the modern economy and society, to highlight their "modern ignorance" in the face of the modern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to negate the cultural personality of the traditional peasants and the new ideological resources. Many factors, such as new social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tself, contribu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mode in this field.
【作者单位】: 湖北工程学院文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当代乡村书写对农民及乡村文化的价值认知研究”(13D103);项目负责人:周水涛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国民性”本是一个外来词,产生于清末民初。在胡以鲁、容挺公、朱自清等老一代学者们“将翻译的问题提高到‘民族主义’的层面”[1]之际,“国民性”这一概念就有了基本的内涵和处延。后来的学者们赋予这一概念以特殊含义,指具有普遍恒久意义的民族个性如文化心理、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仪力;;论清末民初“译名”讨论中的两个向度[J];外国语文;2015年04期

2 李运抟;;鲁迅国民性批判与当代国民叙事——关于鲁迅经典及其现实意义的一种思考[J];江汉论坛;2012年11期

3 廖斌;;文学现代转型语境中的农民国民性考察[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4 汪卫东;;《阿Q正传》:鲁迅国民性批判的小说形态[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11期

5 谈歌;;扩道[J];当代;2011年05期

6 胡学文;;命案高悬[J];当代;2006年04期

7 陈昭明;论新时期乡土小说关于国民性批判的新探索[J];江汉论坛;2005年05期

8 张卫中;新时期文学对国民性问题的新探索[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9 柳建伟;;都市里的生产队[J];当代;1996年01期

10 何士光;;苦寒行[J];人民文学;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水涛;;鲁迅国民性批判叙事在新时期的发展——以乡村小说创作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2 张建英;;浴火自塑:马华抗战小说中的华人形象(1937-1965)[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6年02期

3 李紫茹;;浅谈鲁迅小说中的时代性和现实性[J];好家长;2016年34期

4 吴丽艳;;《阿Q正传》与《破戒》的双重性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9期

5 魏巍;;知识分子如何启蒙?——《阿Q正传》再解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6 许相全;;后现代的“鬼火”能否点燃乡土文学的“灯”——以刘震云的创作为例[J];当代文坛;2014年06期

7 巴朝霞;;旧环境与“新秩序”的合谋——祥林嫂之死[J];电影评介;2014年14期

8 俞庆;;从改写理论看《阿Q正传》四个英译本对比[J];现代交际;2013年05期

9 杨景生;;论21世纪初中国小说创作的现实性品格[J];小说评论;2010年05期

10 杨艳伶;;现实主义的复归与深化——新时期文学对国民性问题的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钱理群;;陈映真和“鲁迅左翼”传统[J];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01期

2 樊星;;新时期文学与“新民族精神”的建构[J];文学评论;2009年04期

3 朱杰;;“父子冲突”的背后——再读《鲁班的子孙》[J];上海文学;2007年12期

4 黎之;关于首次发表毛泽东致周扬的信[J];新文学史料;2003年04期

5 汪卫东,张鑫;国民性:作为被“拿来”的历史性观念——答竹潜民先生兼与刘禾女士商榷[J];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国;;重思百年“国民性”论述[J];书屋;2006年07期

2 李建军;;“国民性批判”的发生、转向与重启[J];文艺研究;2009年10期

3 摩罗;;国民性批判与近代思想史的逻辑关系[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09期

4 张战;邓姿;;论《国画》的国民性批判主题[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余娜;;论现代化转型中的国民性观念:以林语堂为个案[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程农;国民性批判与陈独秀的命运[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7 袁盛勇;国民性批判的困惑[J];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0期

8 孙璐璐;;带着镣铐舞蹈——《兄弟》:继续国民性批判与追求诗意的温情[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郭辉;;入木三分看国民——《柳屯的》和国民性的批判[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周聚群;;论哈金小说中的国民性批判主题[J];华文文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均;;鲁迅为什么不看重《阿Q正传》——兼论国民性批判写作与启蒙主义之关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卫华;“国民性批判”:论争与重思[N];文艺报;2008年

2 王人博 演讲;“国家”中的“国民性”(二)[N];经济观察报;2014年

3 李红军;文人何必相轻[N];人民法院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广文;“群”与“己”的嬗变[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方;“进化论”和“国民性”在鲁迅思想中的关系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黄磊;《留东外史》中的国民性批判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3 付伟强;国民性批判[D];青岛大学;2008年

4 杨明明;论彭家煌小说中的国民性批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拥军;国民性的百年寻探[D];郑州大学;2005年

6 赵欣;从民俗文化视野看老舍对国民性的批判[D];青岛大学;2010年

7 刘晓华;论鲁迅的国民性思想[D];江南大学;2008年

8 陶力;鲁迅小说国民性批判主题的建构与发展[D];辽宁大学;2012年

9 孔祥伟;新时期乡土文学视阈中的“国民性”审视[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刘婷婷;论“国民性批判”思想在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1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61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