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黑洞中的诗性探寻——弋舟小说论
本文关键词:生命黑洞中的诗性探寻——弋舟小说论 出处:《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小说论 外科大夫 世相 精神内质 《锦瑟》 小转子 镜像书写 五十弦 黄郁 生存图景
【摘要】:正弋舟的创作向来以"城市书写"被人称道。他的小说取材于都市生活,以精准的笔触直逼现代社会的精神内里,呈现个人在城市的破败和文化的溃退中的卑微存在。对于弋舟城市书写的研究已经很多。研究者关注弋舟笔下人与城的异化关系,关注疾病隐喻的城市人的精神困厄。在这个层面上,弋舟惯于书写令人悚然的荒芜世相和人的精神内质,他不惮于袒露生活褶皱里的卑污。这一层面上的弋舟像一个外科大夫,他的笔触像手术刀,冷而准,向着生活隐匿的病灶割下
[Abstract]:Zheng Gaizhou's creation has always been praised as "city writing". His novels are drawn from urban life, with precise strokes to the spiritual interior of modern society. It presents the humble existence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urban decay and the cultural collapse.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studies on the writing of Yizhou city. Researchers pay attention to the alie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city. At this level, Yizhou is used to writing the horrendous desolation of the world and the spiritual nature of human beings. He was not afraid to expose the inferiority of the folds of life. On this level the boat was like a surgeon, his strokes like scalpels, cold and accurate, cut to the hidden focus of life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弋舟的创作向来以“城市书写”被人称道。他的小说取材于都市生活,以精准的笔触直逼现代社会的精神内里,呈现个人在城市的破败和文化的溃退中的卑微存在。对于弋舟城市书写的研究已经很多。研究者关注弋舟笔下人与城的异化关系,关注疾病隐喻的城市人的精神困厄。在这个层面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弋舟;李德南;;我只承认文学的一个底色,那就是它的庄严与矜重[J];青年文学;2015年07期
2 弋舟;张存学;;最好的艺术表现最多的生命真实[J];艺术广角;201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楚;;完美主义者的悲凉和先锋者的慨然从容[N];文艺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硕;;弋射人情,扁舟心海——兰城与弋舟小说人物的心理描写[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年07期
2 张春燕;;生命黑洞中的诗性探寻——弋舟小说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03期
3 叶淑媛;;审视生命的隐疾和悲感的人生——弋舟小说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10期
4 苏敏;;精神问询者弋舟[J];小说评论;201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彦利;站在潮峰处高歌——评杨立元《新现实主义小说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2期
2 张柱林;;撕破面纱,击穿坚冰——东西小说论之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刘俐俐;消逝于小说深处──李本深小说论[J];小说评论;1997年01期
4 范川凤;心灵的探觅者──何玉茹小说论[J];小说评论;1997年06期
5 徐刚;徐勇;;纯真与世俗的辩证法——吕魁小说论[J];西湖;2013年04期
6 陈村;;非小说论[J];清明;1987年06期
7 赵稀方;寻求文化身份──也斯小说论[J];小说评论;2000年01期
8 鲁原;双向否定:转型期的文化结构──新市民小说论之二[J];小说评论;2000年02期
9 赵朕,赵焱;台湾微型小说论[J];学术研究;2000年03期
10 刘金冬;对生命与生存的质疑──徐铎小说论[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鲁原;赖翅萍;;新市民小说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吴福辉;;予且小说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3 赵树勤;;生态文明的呼唤——新世纪中国生态小说论[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唐小林;;历史·记忆·经典化写作——何大草小说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青仙;滕肖澜市民小说论[D];山西大学;2016年
2 张鹏;“十七年”小说论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玉惠;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志民;农民工题材小说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昌平;“革命+恋爱”小说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蓉;张翎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4年
7 陈桂芳;轻逸而沉重的飞翔—陈谦小说论[D];暨南大学;2012年
8 陈琳媛;靳以抗战小说论[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邱琦;陈谦小说论[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王龙洋;立足民间——新现实主义小说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65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65679.html